本文轉自:南京日報

南京外國語學校南部新城校區啓用首年——

錄取季捷報頻傳,新城保障“軟硬皆施”

南京外國語學校南部新城校區位於南部新城核心區域,佔地面積140畝,總建築面積18.82萬平方米。2023年9月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一年級及“中加國際高中”“劍橋國際高中”“IB國際文憑”三大國際課程的學生共1256人率先入住,開啓了南外高中師生在南部新城校區的新生活。

積學以成才,行健方致遠,在南部新城的教學生活將近一年。今年錄取季,南京外國語學校捷報頻傳。除了學生自身的實力,來自南部新城管委會和學校的“硬件”和“軟件”保障更是必不可少。

學生成績斐然,配套期待滿滿

收穫超過1200份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其中75%的學生成功收穫英國G5、美國前30、加拿大前5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前三的全球頂尖學府的高含金量錄取……今年的錄取季,南京外國語學校南部新城校區的2024屆畢業生們,憑藉出色的學術成績和綜合素質捧出了一份份亮眼的offer。

2024屆中加課程畢業生曾凌怡錄取學校有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校區建築專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城市規劃專業、佐治亞理工學院建築專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數學與經濟專業。在她看來,南外中加的課程既注重學術基礎的打牢,又提供多元化的拓展課程,讓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目標進行選擇。比如,學校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在校內選修AP Capstone課程(頂石文憑課程),屬於AP學科的高階課程,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學術能力和綜合素養,在申請美國方向的大學時也具有明顯的優勢。

南京外國語學校南部新城校區負責人連凱副校長介紹,2024年9月起,南外的高中部所有年級和國際部將在南部新城校區開展教學,校園師生將達2500人以上。學校提供校園接駁車對接大明路地鐵站和北校區,爲師生提供更便捷的公交出行方案,同時南部新城校區公寓樓還有1300多個學生牀位,200多個教師值班宿舍牀位,提供4人一間、衛生間乾溼分離的住宿條件,滿足學生的寄宿需求。

“期待校園隔壁的全民健身中心2024年8月份開始運營後,能爲我校開設豐富多樣的體育課程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場地保障。”連凱說,利用良好的硬件條件,學校還開發建設了多個校本課程教學場所,比如陶藝教室、射箭館、高爾夫發球練習室、樓頂生物課程基地生態園、機器人研學活動室、STEM+實驗室、熱力瑜伽房、學科研討室、美術展覽館等。

校園低碳智慧,體驗新穎有趣

“作爲校園的運營與管理團隊的一員,新校區給了我全新的校園管理體驗。先進的智慧建築架構完善了原有的校園管理模式,真正將智慧和科技寫進了校園運營的每一個角落。”南京外國語學校總務處老師姚繼剛介紹,交通佈局合理是新校區給他的第一印象。南部新城校區使用全地下式接送的方式,一次性解決上學放學時校門口擁堵和雨雪天氣接送困難兩個難題,3萬多平方米的地下接送平臺向每一個學生和家長敞開,700多個車位保障了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停車和接送需求。

在南部新城校區,“送站坪”“到達廳”兩種模式通過埋藏在地下的升降柱靈活切換,學校還爲等候的家長設置了等待區、飲水處和衛生間,無論天氣如何,父母均可坐在接送平臺的等候區,看書喝茶,悠閒等候自己的娃。

微小細節處凸顯人性關懷,學校爲所有老師配備升降式辦公桌,辦公桌內側設置了開門按鈕。高度智能集成的多媒體教室,爲日常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教學環境及設施。

“教室裏有先進的智慧黑板。根據不同需要,它可以是播放教學多媒體的屏幕,可以是隨意書寫的黑板,還可以是展示學生作業的實物展臺。”青年教師黃哲彬介紹,先進的教學設施不僅提升教學效率,還爲提升教學能力提供硬件支持。

而位於學校圖書館5層的校園智慧管理中心,作爲南部新城校區的“智慧大腦”,承載着智慧校園信息大平臺(集成大部分智能化系統)的運用,爲學校提供全方位的大數據支撐和科學決策依據。

服務貼心到位,保障到邊到角

今年4月15日,南部新城片區內紅花路、響水河路(應天東街—中和橋北路段、明賢路—神機營路段)、國際路、神機營路、大明東路、前江沿路、賢文路、東風河路、明賢路等10條道路正式開放通車,進一步完善南部新城市政基礎,便利周邊交通通行。

今年,爲保障春季入學報到,確保周邊道路暢通,南部新城聯合交通管理部門、屬地街道等,對匯景北路、匯秀路、祥天路、匯彩路、承天大道合理規劃交通流向,及時清理違停車輛,確保開學期間學校周邊及公交通行路段道路暢通;每天上學、放學期間安排專人在校門口與交警一起共同做好交通指引及秩序維護,保障早晚高峯期的安全暢通和有序。

搶抓工期爲學校開學“保駕護航”。打造美麗綠色校園,營造親近自然的學習、生活環境。南部新城城市物業公司於去年首次開學前,提前介入校區綠化養護工作,組織專業團隊對南大門、北大門、體育館等主要區域持續開展花卉佈置、景觀營造等。在行政樓、千人劇場、圖書館、教室等室內區域佈置多品類盆景;在北門水池飼養成年黑天鵝一對,與學校綠化環境相得益彰,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持之以恆的服務和保障,更是貼心到位。爲降低噪聲對南外南部新城校區及周邊居民的影響,通過聲學仿真分析,南部新城對校園、居民區噪聲分佈進行詳細計算,優化確定採用降噪瀝青路面與聲屏障組合的降噪方案。降噪瀝青路面採用海綿狀的大空隙材料,通過內部豐富的消聲腔體可以有效“吸收”交通噪聲,同時雨天能迅速將雨水排出,提高行車安全性。降噪瀝青路面與直立式聲屏障組合使用,能夠有效降低道路周邊校園及小區的噪聲污染,與全封閉式聲屏障相比造價更低,效果更好。 趙春豔 田鍾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