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公安報

紀豪傑

日暮西垂,伏案多時的我終於完成了一篇極其複雜的法醫鑑定文書的撰寫。看着電腦屏幕上近萬字的文稿,成就感將滿身的疲憊斬落馬下。“小夥兒現在牛啊,這麼一塊硬骨頭都被你啃下來了!”耳邊傳來李法醫的連連讚許。此刻的他站在窗邊,晚霞灑在他身上,帥氣極了,我高興地伸了個懶腰,想起和李法醫的過往。

與李法醫的初次相識是在公安局的法醫室。那年,還在醫學院讀大五的我來到法醫室實習,每週都能看到一位身着熒光綠的民警抱着一大堆的鑑定文書來法醫室簽字蓋章。魁梧的身姿、帶風的步伐,配上不修邊幅略帶滄桑的臉龐,這是我對李法醫的初次印象。只見他如行雲流水般,打印、審查、修改、簽字、蓋章、整理、歸檔、裝訂,整個動作一氣呵成。與同事交流才知,他是駐點在交警支隊的李法醫,法醫室一半以上的報告都出自他手。

與李法醫的首次切磋如期而至。大學法醫課堂上,老師們常說,交警的法醫鑑定是人體損傷界的天花板,很多時候多種複雜不常見的損傷都能在同一個人身上看到。好奇心爆棚的我,在一個繁忙工作日的尾聲,向抱着一堆文書的李法醫提出請求,希望有機會帶我學習一下。李法醫轉身一笑,比個OK的手勢後繼續如風般離去。

第二天上午,我如願接到了李法醫的電話。到了法醫解剖室,李法醫安排我負責記錄和拍照。只見李法醫左手持一柄捲尺,右手持一把止血鉗,遊走在解剖臺的小小方寸間。捲尺在李法醫的話語間快速張合,而我的筆尖多次跟不上他口述的節奏。我不禁感嘆,這當真是高手啊!後來得知,李法醫已經在交警法醫一線崗位上奮戰了15年,即便週末節假日都是隨時待命。原來高手並不是天生的。

大學畢業後,我如願考入南通公安隊伍,經過一年基層鍛鍊後正式分配到交警法醫崗位。初來法醫崗位,面對巨大的案件量、快節奏的鑑定流程,加之有些執拗的性格,工作許久我都沒有進入狀態。李法醫察覺後,多次找我談心,幫我調整工作節奏。面對交警業務新的工作要求,李法醫積極聯繫市區醫院相關科室安排我跟班學習,並時常叮囑我要多注意積累總結,真正弄通喫透案例。經過兩年多的磨礪,我漸漸可以獨當一面,與李法醫的組合拳打得越來越絲滑,他是我在專業上的領路人,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