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山西晚报

已不是许多人心中的“累赘”,被用来遮丑、防过敏、防社恐……

一个小小的口罩竟然“扛”下了所有

遮丑、防过敏、防社恐……5月15日,山西晚报记者调查中发现,如今口罩已不是许多人心中的“累赘”,反而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神器。

不愿摘下的口罩

太原市民林女士自认为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具体表现为,不喜欢与不太熟悉的人接触,接触类型包括但不局限于打招呼等。因为这个习惯,林女士一度被同事认为过于高冷,不好相处。后来,林女士惊奇地发现,自从开始戴口罩后,她出门被认出的概率大大降低,再也不用为躲开不太熟悉的人而绕路。

为了进一步降低被认出的概率,林女士又特意戴上了帽子和墨镜。这一习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我现在出门都不化妆了,反正也不会有人认识我。感觉,口罩就像我穿在脸上的衣服。”林女士说。

生活中,像林女士一样习惯常年佩戴口罩的人还真不少,只是原因略有不同。太原市民刘女士之所以佩戴口罩,是为了防过敏。刘女士患有过敏性鼻炎,对花粉、蒿类、冷空气等都有过敏反应。一碰到过敏原,就会一直打喷嚏、流眼泪。严重起来,面部又红又肿,甚至脱皮。为了防止过敏,刘女士只要外出,就会选择戴口罩。

被口罩缓解的“容貌焦虑”

太原市民秦女士戴口罩的原因,是为了缓解容貌焦虑。今年45岁的秦女士,比一般人要胖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脸上的肉开始有下垂趋势,法令纹也变深了。再加上双下巴越来越严重,秦女士有了深深的容貌焦虑。走在路上,秦女士总觉得旁人会因为这些原因而注视她。为了缓解这些焦虑,秦女士干脆戴上了口罩。“你还别说,戴上口罩比不戴口罩要顺眼很多。也算是一种自欺欺人吧。”秦女士笑着说。

秦女士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戴口罩的人群。在网络上,甚至有网友发起了“口罩拯救颜值”“口罩对颜值重要性”等内容的相关讨论。在相关帖子下,网友纷纷上传自己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照片对比,表示对“口罩拯救颜值”话题的认同。

戴口罩真的能拯救颜值?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银燕表示,这不得不提到一个心理学名词——空想性错视。人类的大脑非常智能,当看到无意义、不相关的事物,也会下意识找规律来感知为有关联的图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现有认知,“欺骗”自己的眼睛。所以,当人们看到浓眉大眼时往往就会“脑补”他的下半脸也一样很好看。回到戴口罩这一点,对于面部扁平、凹陷,鼻梁稍低和下巴略短的人来说,戴上口罩后,能遮挡面部三分之二的位置,如果再加上精致的眉眼妆容,就能完美地扬长避短。而且,被口罩遮挡的部分,人们会本能地偏向美好的方向,脑补出一张符合自己审美的脸。

面部配饰的新时尚

之前人们戴得最多的是医用口罩,它大多更注重功能上的特性,不会有美观或时尚方面的考量,一般以白色和淡蓝色为主。有需求就有产能,在设计师们的推动下,口罩变得越发缤纷和时尚。口罩市场最先卷起来的就是颜色。告别了单调的医用口罩颜色,如今的口罩配色像是打翻了艺术家的调色盘。缤纷跳跃的糖果色、静谧淡雅的莫兰迪色、奶油马卡龙色、油画渐变色、牛仔感觉质地的天蓝色等等层出不穷,甚至还有厂家为女生推出了好气色“腮红口罩”。这些像腮红一样颜色的渐变口罩,戴上了就好像擦过了腮红一样,即使是素颜也可以拥有好气色,弥补了因佩戴口罩而遮挡妆容的遗憾感。

随着时尚人群对口罩的依赖程度增多,口罩的材质也越来越高。从目前的口罩市场而言,除了常见的棉麻质、无纺布、聚氨酯、尼龙等材质,真丝、香云纱等贵价材质也被广泛应用于口罩。这些动辄上百元的贵价口罩,一经问世便俘获了不少爱美人群的喜爱。同时,蕾丝等元素的叠加,让口罩像服饰的剪裁一样可以实现千变万化的效果。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肤质和喜好来选择不同材质的口罩。

除了防尘、防病毒,防晒成了近几年口罩这一品类发展的方向。根据防尘面积的大小,除了常规大小的口罩,面膜大小甚至更大面积的口罩越来越受到欢迎。口罩设计师们为了获得流量,可谓是绞尽脑汁。可以想象,口罩也可以成为整体造型中最亮眼的部分。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