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山西晚報

已不是許多人心中的“累贅”,被用來遮醜、防過敏、防社恐……

一個小小的口罩竟然“扛”下了所有

遮醜、防過敏、防社恐……5月15日,山西晚報記者調查中發現,如今口罩已不是許多人心中的“累贅”,反而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神器。

不願摘下的口罩

太原市民林女士自認爲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具體表現爲,不喜歡與不太熟悉的人接觸,接觸類型包括但不侷限於打招呼等。因爲這個習慣,林女士一度被同事認爲過於高冷,不好相處。後來,林女士驚奇地發現,自從開始戴口罩後,她出門被認出的概率大大降低,再也不用爲躲開不太熟悉的人而繞路。

爲了進一步降低被認出的概率,林女士又特意戴上了帽子和墨鏡。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了現在。“我現在出門都不化妝了,反正也不會有人認識我。感覺,口罩就像我穿在臉上的衣服。”林女士說。

生活中,像林女士一樣習慣常年佩戴口罩的人還真不少,只是原因略有不同。太原市民劉女士之所以佩戴口罩,是爲了防過敏。劉女士患有過敏性鼻炎,對花粉、蒿類、冷空氣等都有過敏反應。一碰到過敏原,就會一直打噴嚏、流眼淚。嚴重起來,面部又紅又腫,甚至脫皮。爲了防止過敏,劉女士只要外出,就會選擇戴口罩。

被口罩緩解的“容貌焦慮”

太原市民秦女士戴口罩的原因,是爲了緩解容貌焦慮。今年45歲的秦女士,比一般人要胖一些。隨着年齡的增長,臉上的肉開始有下垂趨勢,法令紋也變深了。再加上雙下巴越來越嚴重,秦女士有了深深的容貌焦慮。走在路上,秦女士總覺得旁人會因爲這些原因而注視她。爲了緩解這些焦慮,秦女士乾脆戴上了口罩。“你還別說,戴上口罩比不戴口罩要順眼很多。也算是一種自欺欺人吧。”秦女士笑着說。

秦女士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戴口罩的人羣。在網絡上,甚至有網友發起了“口罩拯救顏值”“口罩對顏值重要性”等內容的相關討論。在相關帖子下,網友紛紛上傳自己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照片對比,表示對“口罩拯救顏值”話題的認同。

戴口罩真的能拯救顏值?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吳銀燕表示,這不得不提到一個心理學名詞——空想性錯視。人類的大腦非常智能,當看到無意義、不相關的事物,也會下意識找規律來感知爲有關聯的圖像。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我們習慣於用自己的現有認知,“欺騙”自己的眼睛。所以,當人們看到濃眉大眼時往往就會“腦補”他的下半臉也一樣很好看。回到戴口罩這一點,對於面部扁平、凹陷,鼻樑稍低和下巴略短的人來說,戴上口罩後,能遮擋面部三分之二的位置,如果再加上精緻的眉眼妝容,就能完美地揚長避短。而且,被口罩遮擋的部分,人們會本能地偏向美好的方向,腦補出一張符合自己審美的臉。

面部配飾的新時尚

之前人們戴得最多的是醫用口罩,它大多更注重功能上的特性,不會有美觀或時尚方面的考量,一般以白色和淡藍色爲主。有需求就有產能,在設計師們的推動下,口罩變得越發繽紛和時尚。口罩市場最先捲起來的就是顏色。告別了單調的醫用口罩顏色,如今的口罩配色像是打翻了藝術家的調色盤。繽紛跳躍的糖果色、靜謐淡雅的莫蘭迪色、奶油馬卡龍色、油畫漸變色、牛仔感覺質地的天藍色等等層出不窮,甚至還有廠家爲女生推出了好氣色“腮紅口罩”。這些像腮紅一樣顏色的漸變口罩,戴上了就好像擦過了腮紅一樣,即使是素顏也可以擁有好氣色,彌補了因佩戴口罩而遮擋妝容的遺憾感。

隨着時尚人羣對口罩的依賴程度增多,口罩的材質也越來越高。從目前的口罩市場而言,除了常見的棉麻質、無紡布、聚氨酯、尼龍等材質,真絲、香雲紗等貴价材質也被廣泛應用於口罩。這些動輒上百元的貴价口罩,一經問世便俘獲了不少愛美人羣的喜愛。同時,蕾絲等元素的疊加,讓口罩像服飾的剪裁一樣可以實現千變萬化的效果。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膚質和喜好來選擇不同材質的口罩。

除了防塵、防病毒,防曬成了近幾年口罩這一品類發展的方向。根據防塵面積的大小,除了常規大小的口罩,面膜大小甚至更大面積的口罩越來越受到歡迎。口罩設計師們爲了獲得流量,可謂是絞盡腦汁。可以想象,口罩也可以成爲整體造型中最亮眼的部分。

山西晚報記者 郭衛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