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紧扣三个聚焦 全力以赴赶超

——安福县第二中学党建领航“适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适合教育"青蓝工程过关课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文艺汇演

语文课本剧表演

劳动实践教育王成才朱少华

坐落在泸水河畔、孔庙之南的安福县第二中学,是省级建设性示范高中、市级重点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58个,学生2900余人,教职工219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61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课改先进个人1人,省、市、县骨干教师26人,市、县学科带头人10人。

近年来,该校通过党建领航,唱好“党建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三部曲,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学校锚定建设江西省特色高中目标,秉持“努力追求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按照“崇德、启智、健体、立人”校训,践行“敢于争先、追求卓越”二中精神,全力以赴忙赶超。近3年来,学校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各项指标连年大幅增长。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体艺类文化、专业上线人数年年创出新高,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形成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良好局面,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被教育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评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获评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体育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绿色学校,全市“六好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县办学绩效考核优胜单位等称号。

聚焦党建强校强基固本提质增效

该校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方向,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以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学校党总支找准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点,突出党建引领、教研带领、示范率领,做细思政建设、岗位争先、双向培养、团队共建等工作,基层党建有声有色。

突出党建引领,打造“红烛先锋”。学校党总支严把教学常规关、课堂教学关、课后辅导关“三关”,通过抓好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党总支根据党员岗位特点,设置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员示范岗,让党员教师奋斗在岗位、奉献在岗位、建功在岗位。不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学、命题讲题、课件制作比赛,激励党员教学树旗帜、行为做表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目前,骨干教师中70%是党员,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突出教研带领,打造“教育尖兵”。学校党总支始终把党员放在教研主阵地,在备课、上课、评课、作业、质量评价等环节求质求效,带领全体教师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实行教研活动周报制度、具体活动清单化,加强教研组、备课组规范化建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备课组上好研讨课和常态下的公开课。通过集体教研,以活动为载体,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开展备课组活动展示、高三教师讲高考真题比赛等,促进教师共同进步。组织党员骨干教师赴长沙、武汉、杭州、中山等地学习,聘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新高考备考能力。

突出示范率领,打造“骨干梯队”。学校党总支坚持走校本培训之路,充分发挥党员名师、党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做优做强“名师工作室”,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培育教育教学骨干梯队。学校党总支组织近3年入职的42名新教师与党员骨干教师结对,通过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掌握备课、上课、辅导等要领,开展过关课、答题比赛等,促进青年教师成长。2023年至2024年,2名教师在全市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4名教师在全市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6名教师在全县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5名教师在全县教师业务能力测试中获一等奖。

聚焦质量立校精心实施“适合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生源、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现状,从2023年9月开始,该校探索实施“适合教育”,围绕“稳进度、打基础 、促提高”,计划通过3年时间,力争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教师业务能力逐年提升、学校办学质量逐年提高。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为突破生源“入口”不高等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学校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仅班级分层,而且通过学科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分类指导,夯实基础,逐步提升,梯度向前,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坚持动态学情诊断,通过听课诊断、优化集备、同课异构、优课示范等方式,逐项突破,层层夯实。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徘徊在本科线附近的学生,采用“集中辅导+科任包干”方式,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双轮驱动,精准提高。实行“培优+辅弱”双轮驱动,一对一培优、结对子辅弱,实施目标化、精细化学习策略。形成“高目标、低起点、缓坡度”的培养机制,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一条优生培养新路径。从2019年至今,一大批学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尖出、应出尽出”,办学质量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深化课改,挖掘潜能。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实行“六步学习法”,从预习到上课,从笔记到作业,从复习到考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校聚焦新高考要求,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为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校把课堂交给学生,变“教中心”为“学中心”,着力培育“活力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成为教学主体。加强选科指导,开展教师选科培训和学生职业体验。组织高一学生开展选科模拟演练,确保学生选科定位准,选择准,有方向,有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提高课程育人效果。

聚焦特色兴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该校始终坚持以教育内涵发展为核心,围绕“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成长成才”目标,培养“合格+特长”学生,建设“规范+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让学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深化德育教育。扎实开展“校园百星”评选、国旗下系列主题讲话、文明礼仪示范岗、学生宣誓、文明志愿服务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活动。深化“十条红线”管理,细化学生值周检查和行政与班主任值周督查制,进一步强化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严格执行自习纪律要求,校级巡查、值班人员检查、值日学生干部检查落实到位,纳入班级考核。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生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受到启发,行为习惯得到良性引导。

拓展成长路径。为拓展学生成长路径,拓宽高中学生顺利考入大学的渠道,学校锐意创新,将特色教育做出特色、做大亮点、做强效果。学校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采取系统规划、科学训练、动态跟踪、个性培辅等措施,助力学生成长。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学校在体育艺术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定期举行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年级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彰显办学特色。学校立足实际,准确定位,苦练内功,深入推进“常规教育+特长教育”,将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学校有机结合,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在各年级设立体育、艺术等特长班,实施分层教学。同时,依据学生爱好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灵活调整学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进度,优化教学内容,把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并根据自身特长圆梦理想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