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井岡山報

緊扣三個聚焦 全力以赴趕超

——安福縣第二中學黨建領航“適合教育”高質量發展

"適合教育"青藍工程過關課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文藝匯演

語文課本劇表演

勞動實踐教育王成才朱少華

坐落在瀘水河畔、孔廟之南的安福縣第二中學,是省級建設性示範高中、市級重點中學。學校現有教學班58個,學生2900餘人,教職工219人,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副高級教師61人,省模範教師1人,省師德標兵1人,省課改先進個人1人,省、市、縣骨幹教師26人,市、縣學科帶頭人10人。

近年來,該校通過黨建領航,唱好“黨建強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三部曲,走出一條特色辦學之路。學校錨定建設江西省特色高中目標,秉持“努力追求適合每個學生髮展的教育”理念,按照“崇德、啓智、健體、立人”校訓,踐行“敢於爭先、追求卓越”二中精神,全力以赴忙趕超。近3年來,學校高考成績一年一個新臺階,各項指標連年大幅增長。一本、二本上線人數,體藝類文化、專業上線人數年年創出新高,教育教學取得豐碩成果,形成學生成才、教師成功、學校成名的良好局面,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學校被評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校,被教育部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先後被省教育廳、省體育局評爲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獲評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試驗工作先進集體、全省體育科技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江西省文明校園、江西省平安校園、江西省綠色學校,全市“六好基層黨組織”、“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全縣辦學績效考覈優勝單位等稱號。

聚焦黨建強校強基固本提質增效

該校牢牢把握爲黨育人、爲國育才辦學方向,堅持黨建引領、立德樹人,以黨建引領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學校黨總支找準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的結合點,突出黨建引領、教研帶領、示範率領,做細思政建設、崗位爭先、雙向培養、團隊共建等工作,基層黨建有聲有色。

突出黨建引領,打造“紅燭先鋒”。學校黨總支嚴把教學常規關、課堂教學關、課後輔導關“三關”,通過抓好教育教學各個環節,規範教育教學行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黨總支根據黨員崗位特點,設置黨員志願服務崗、黨員示範崗,讓黨員教師奮鬥在崗位、奉獻在崗位、建功在崗位。不定期舉辦思政課、教學、命題講題、課件製作比賽,激勵黨員教學樹旗幟、行爲做表率,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目前,骨幹教師中70%是黨員,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突出教研帶領,打造“教育尖兵”。學校黨總支始終把黨員放在教研主陣地,在備課、上課、評課、作業、質量評價等環節求質求效,帶領全體教師探索教育教學新方法。實行教研活動週報制度、具體活動清單化,加強教研組、備課組規範化建設。骨幹教師上好示範課,備課組上好研討課和常態下的公開課。通過集體教研,以活動爲載體,搭建教師成長平臺。開展備課組活動展示、高三教師講高考真題比賽等,促進教師共同進步。組織黨員骨幹教師赴長沙、武漢、杭州、中山等地學習,聘請專家到校進行專題培訓,提高教師新高考備考能力。

突出示範率領,打造“骨幹梯隊”。學校黨總支堅持走校本培訓之路,充分發揮黨員名師、黨員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示範作用,做優做強“名師工作室”,深入實施“青藍工程”,培育教育教學骨幹梯隊。學校黨總支組織近3年入職的42名新教師與黨員骨幹教師結對,通過傳、幫、帶,指導青年教師落實教學常規要求,掌握備課、上課、輔導等要領,開展過關課、答題比賽等,促進青年教師成長。2023年至2024年,2名教師在全市課堂教學比賽中獲一等獎,4名教師在全市課堂教學比賽中獲二等獎;6名教師在全縣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中獲一等獎,5名教師在全縣教師業務能力測試中獲一等獎。

聚焦質量立校精心實施“適合教育”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針對生源、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現狀,從2023年9月開始,該校探索實施“適合教育”,圍繞“穩進度、打基礎 、促提高”,計劃通過3年時間,力爭高考錄取人數逐年增加、教師業務能力逐年提升、學校辦學質量逐年提高。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爲突破生源“入口”不高等制約教育教學質量的瓶頸,學校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不僅班級分層,而且通過學科分層、作業分層、考試分層,分類指導,夯實基礎,逐步提升,梯度向前,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堅持動態學情診斷,通過聽課診斷、優化集備、同課異構、優課示範等方式,逐項突破,層層夯實。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找到徘徊在本科線附近的學生,採用“集中輔導+科任包乾”方式,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

雙輪驅動,精準提高。實行“培優+輔弱”雙輪驅動,一對一培優、結對子輔弱,實施目標化、精細化學習策略。形成“高目標、低起點、緩坡度”的培養機制,挖掘學生潛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走出一條優生培養新路徑。從2019年至今,一大批學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實現“低進高出、高進優出、優進尖出、應出盡出”,辦學質量得到社會一致好評。

深化課改,挖掘潛能。課堂興則教育興。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學校實行“六步學習法”,從預習到上課,從筆記到作業,從複習到考試,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學校聚焦新高考要求,優化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使學科核心素養落地課堂。爲讓學生樂學善學,學校把課堂交給學生,變“教中心”爲“學中心”,着力培育“活力課堂”,讓學生動起來,成爲教學主體。加強選科指導,開展教師選科培訓和學生職業體驗。組織高一學生開展選科模擬演練,確保學生選科定位準,選擇準,有方向,有目標。結合學生特點,開設特色課程,提高課程育人效果。

聚焦特色興校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該校始終堅持以教育內涵發展爲核心,圍繞“讓每個學生全面發展、讓每個學生成長成才”目標,培養“合格+特長”學生,建設“規範+特色”學校,提高辦學品位,讓學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深化德育教育。紮實開展“校園百星”評選、國旗下系列主題講話、文明禮儀示範崗、學生宣誓、文明志願服務等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德育活動。深化“十條紅線”管理,細化學生值周檢查和行政與班主任值周督查制,進一步強化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嚴格執行自習紀律要求,校級巡查、值班人員檢查、值日學生幹部檢查落實到位,納入班級考覈。通過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學生心靈得到洗滌,思想受到啓發,行爲習慣得到良性引導。

拓展成長路徑。爲拓展學生成長路徑,拓寬高中學生順利考入大學的渠道,學校銳意創新,將特色教育做出特色、做大亮點、做強效果。學校配備專業的教師團隊,採取系統規劃、科學訓練、動態跟蹤、個性培輔等措施,助力學生成長。經過多年探索,目前,學校在體育藝術等方面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定期舉行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開展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賽,“年級有特色、班級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彰顯辦學特色。學校立足實際,準確定位,苦練內功,深入推進“常規教育+特長教育”,將內涵發展、創建特色學校有機結合,着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校在各年級設立體育、藝術等特長班,實施分層教學。同時,依據學生愛好特點和發展情況進行動態管理,靈活調整學科課程設置以及教學進度,優化教學內容,把 “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力爭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並根據自身特長圓夢理想大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