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破解义务教育大校额、大班额难题,乌海市海勃湾区制定了《海勃湾区中小学“起跑线”改革实施方案》,启动中小学校改革,全面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化集团校际间教育合作,缩小各校在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差距,化解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让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近日,记者分别走进海勃湾区第五小学本校和龙游湾校区(原海勃湾区第三小学),“对话未来的童趣乐园”的办学目标几乎映射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两个校区无论是读书角还是教室走廊,再到校园文化栏,处处都体现了学校用心点亮每一颗童心的信心和决心。

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海勃湾区第五小学与海勃湾区第三小学正式合并,实施一校两址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如今,这两所学校无论从管理、文化、师资还是教学等方面均实现了同步推进。

在该校的名师工作坊,两个学区的老师正在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定期开展‘助学课堂’专项课题活动,两校的老师会聚集到一起进行集体备课,以便校区之间教育教学同步实施,教学工作实现‘同频共振’。”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副校长吉亚莉说。

今年2月初,海勃湾区对原有的教育集团进行调整和扩容,采取紧密型集团和管理联盟型教育集团两种管理模式,对全区19所公办中小学进行了划分和融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组建教育集团,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

按照《海勃湾区中小学校“起跑线”改革实施方案》,海勃湾区设立了3个紧密型教育集团,包含一小教育集团(海勃湾区第一小学和海勃湾区第六小学)、五小教育集团(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和海勃湾区第三小学)、滨河小学教育集团(海勃湾区滨河小学和海勃湾区团结小学)。这些学校均采取“优质品牌学校+薄弱学校”紧密型集团管理模式,采取“多个校区、一个党委(总支)、一套班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管理办法。教育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在同一集团党委(党总支)书记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制订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师资、设备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与共享,教学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分校实施,教育资源统一使用,工作统一考评,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由教育集团统一调配,确保集团化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实现海勃湾区教育集团品牌示范带动效应。

与此同时,海勃湾区设立了6个联盟型教育集团,包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中教育集团、九中教育集团、二中教育集团等,均采取联盟型集团管理模式,实行“多法人”的管理体制,建立强校带弱校(新校)的办学机制。各成员学校法人、校名、行政隶属关系均不改变,人事、财务独立。

在全区19所公办中小学全部实现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得到有效扩展的同时,海勃湾区还不断加大薄弱学校投入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制度措施,更加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进程。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海勃湾区实施“银龄助教提升计划”,将13名银龄优质教师补充到薄弱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全面实施基础培训+专业培养+名师培育的三级培养体系,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坊”,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投资240万元建成海勃湾区教育人才公寓,让教育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为提升校园建设,海勃湾区完成滨河小学、海勃湾区第九小学、团结小学、乌海市第八中学实施塑胶跑道维修工程,并全部投用;投资550万元购置151块智慧黑板和中考体育测试智能设备,投入到设施不足的学校,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同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在专家指导下,重新提炼“一训三风”,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品牌,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已初步成形。

海勃湾区全力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2023年3月,完成新一轮校长竞聘,80名校长、副校长到岗开展工作;2024年,制定《海勃湾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106名教师进行交流轮岗,3月交流轮岗教师已全部到位,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持续推进。(记者 郝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