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溪青睐有加的历代文人有很多,西溪之于他们,无疑是一种发现。清代著名文人张岱说“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这是把西溪比之为陶渊明的桃花源了。

这些人遭逢了西溪,西溪便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让他们惊艳的意象,一个能够和他们的心灵某一片段相重合的镜像。

这就像在秋雪庵的两浙词人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是宋韵流风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场所,它也有所取舍,比如康有为在两浙词人祠创建时的出局正是它的选择。

这是人和风景的双向奔赴。且留下,把西溪弹奏成一曲天籁邂逅,和西溪的芦苇一样在秋天摇曳,成为历史云烟中不曾消失的标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