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溪青睞有加的歷代文人有很多,西溪之於他們,無疑是一種發現。清代著名文人張岱說“欲尋深溪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當以西溪爲最”,這是把西溪比之爲陶淵明的桃花源了。

這些人遭逢了西溪,西溪便成了一個符號,一個讓他們驚豔的意象,一個能夠和他們的心靈某一片段相重合的鏡像。

這就像在秋雪庵的兩浙詞人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裏是宋韻流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場所,它也有所取捨,比如康有爲在兩浙詞人祠創建時的出局正是它的選擇。

這是人和風景的雙向奔赴。且留下,把西溪彈奏成一曲天籟邂逅,和西溪的蘆葦一樣在秋天搖曳,成爲歷史雲煙中不曾消失的標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