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布:75家人身险公司三家保持AAA类评级 5家偿付能力不达标

近期,各家险企陆续完成了2024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各大险企2023年四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IRR)分类监管评估结果也浮出水面。

75家可比人身险企业中,22家险企被评为A类,48家被评为B类;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未公布风险综合评级的弘康人寿和国华人寿外,还有3家险企被评为C类、2家险企被评为D类。(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康养、医疗“齐聚一堂” 险企竞逐万亿养老新赛道

近年来,由险企打造的养老社区在全国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正是保险公司角逐养老赛道、“掘金”银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体来看,多家保险公司采取“保险+康养”发展战略,以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等多种投资模式发力建设养老社区,为高净值人群提供养老服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险司今年1月发布的专栏文章显示,已建成运营养老社区30多个,运营床位超过2.8万张。(中国证券报)

比亚迪强势杀入车险圈:获批8地交强险资质,曾称可“按天收费”,是入场搅局还是误入狼群?

国内最早出现车企入股财险公司的消息时,国内业界人士直呼“狼来了”,然而先后经历几次类似的声音之后,人们发现这些车企压根儿没有对车险市场格局造成明显影响,忧虑之情由此逐渐消散。

如今,情况略有不同,国内新能源车行业龙头比亚迪,带着其全资入股的深圳比亚迪财险(原易安财险),以及8个地区的交强险经营资质,来势汹汹杀入车险圈。据媒体报道,其首单车险,已经出单。

这一次,在前有“老三家”围追堵截,后有造车新势力两面夹击,同类车企系保险公司又接连失利的情况下,比亚迪财险此番究竟是入场搅局还是误入狼群?又是否能回应消费者对新能源车险的降价呼声?(慧保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