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發布:75家人身險公司三家保持AAA類評級 5家償付能力不達標

近期,各家險企陸續完成了2024年一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的披露,各大險企2023年四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IRR)分類監管評估結果也浮出水面。

75家可比人身險企業中,22家險企被評爲A類,48家被評爲B類;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未公佈風險綜合評級的弘康人壽和國華人壽外,還有3家險企被評爲C類、2家險企被評爲D類。(21世紀經濟報道)

金融、康養、醫療“齊聚一堂” 險企競逐萬億養老新賽道

近年來,由險企打造的養老社區在全國經濟發達城市和旅遊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這正是保險公司角逐養老賽道、“掘金”銀髮經濟的一個縮影。具體來看,多家保險公司採取“保險+康養”發展戰略,以重資產、輕資產、輕重結合等多種投資模式發力建設養老社區,爲高淨值人羣提供養老服務。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險司今年1月發佈的專欄文章顯示,已建成運營養老社區30多個,運營牀位超過2.8萬張。(中國證券報)

比亞迪強勢殺入車險圈:獲批8地交強險資質,曾稱可“按天收費”,是入場攪局還是誤入狼羣?

國內最早出現車企入股財險公司的消息時,國內業界人士直呼“狼來了”,然而先後經歷幾次類似的聲音之後,人們發現這些車企壓根兒沒有對車險市場格局造成明顯影響,憂慮之情由此逐漸消散。

如今,情況略有不同,國內新能源車行業龍頭比亞迪,帶着其全資入股的深圳比亞迪財險(原易安財險),以及8個地區的交強險經營資質,來勢洶洶殺入車險圈。據媒體報道,其首單車險,已經出單。

這一次,在前有“老三家”圍追堵截,後有造車新勢力兩面夾擊,同類車企系保險公司又接連失利的情況下,比亞迪財險此番究竟是入場攪局還是誤入狼羣?又是否能回應消費者對新能源車險的降價呼聲?(慧保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