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以來,投資市場在經歷了一連串的上漲之後,逐漸步入震盪調整階段。回顧這一波市場行情,其主要驅動力在於悲觀情緒的修正以及低估值價值的迴歸,從而引發了修復性的行情。其背後的邏輯在於國內外環境的改善,以及原先壓制市場的因素的逆轉。 

其主要表現爲估值修復與業績驅動兩大方面。隨着年報季和一季報的相繼公佈,估值修復過程已接近完成。在基本面觸底的背景下,業績驅動預計將成爲推動未來市場行情上揚的主要力量。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權益市場投資無疑成爲了衆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今年以來市場中嶄露頭角的小公司新銳基金經理相對較少,而來自權益大廠的投資老將則更加引人注目。 

那麼,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 

01 公募大廠業績排排坐,景氣投資成主流

隨着春節前後A股市場的反彈,權益類基金淨值也迎來一波回升,很多權益大廠抓住機會實現了反彈。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5月16日,南方發展機遇一年持有A、匯添富品牌力一年持有A、中歐紅利優享A和中歐瑞豐混合A等基金也開始趁勢反彈,漲幅均達到20%以上。還有一批去年四季度成立的新基金也表現不俗比如中歐時代共贏混合發起A1成立以來累計漲幅達到了25.68%、富國洞見價值股票A累計漲幅22.79%。 

不過也有不少主動權益基金未能抓住此波A股反彈,基金淨值深陷虧損泥潭。 

Wind顯示,截止2024年5月16日,市場上目前有近400只主動權益基金年內虧損超10%,其中金元順安產業臻選基金年內淨值跌幅超30%,富榮價值精選A、同泰開泰A、萬家自主創新A、建信電子行業A和東方阿爾法招陽A等年內淨值跌幅均超20%。 

對於這波行情,機構普遍認爲,今年景氣回升或基本面迎來反轉的行業有所增多,而上市公司股價對高景氣板塊的反饋變得更加積極,這也是持有高景氣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今年業績回升的重要原因。 

其中,華夏基金基金經理翟宇航認爲,從上市公司盈利的角度看,今年更有可能呈現先低後高的特點,即一季度是上市公司盈利的低點,之後增速逐漸抬升。因此,今年的市場結構,更有可能呈現先週期後成長、先紅利後景氣的特點。 

與此同時,中歐紅利優享基金經理藍小康也表示,“在全球大變局的時代,守住安全底線,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促進國家和社會安全以及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是個巨大的挑戰。

企業和投資者需要充分理解這個時代。”由宏觀經濟看投資決策,藍小康對紅利資產的投資價值較爲樂觀,“我認爲我們正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的領導層正帶領相關部門努力化解地方債和房地產的風險,守住金融安全底線,完成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在這個轉型的、全球秩序變革的時代,確定性是稀缺的,守住底線要付出巨大努力。在無風險收益持續下降的背景下,紅利類資產值得重點關注。” 

此外,從基金公司策略觀點來看,啞鈴型配置(分散投資的配置策略)或多元選股策略,依然是市場主要投資策略。 

02 權益大廠的價值判斷

拉長時間來看,在過往的權益投資市場中,也曾出現不少只賺錢的基金產品,然而大多數都泯然衆矣。大浪淘沙後,人們發現最終還是權益大廠始終堅如磐石。 

而這與權益大廠的價值判斷有關,對於權益大廠來說,是賺激流中的錢,還是賺滔滔不絕的錢,他們都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因此,權益大廠憑藉強大的投研實力,總能發現長期價值的錨點,從而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該價值判斷下,頭部大廠選擇通過構建投研實力建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此背景下,權益大廠憑藉其雄厚的整體投研實力,包括長期團隊建設、文化建設以及對各行業和公司的深入覆蓋,更能適應市場變化,從而實現長期穩定的良好收益。 

對此,海通證券設置的權益類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絕對收益排行榜。從最近十年(2014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29日)業績來看,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顯著高於小型基金公司。其中12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爲178.06%,中型和小型分別爲171.60%、125.45%。 

具體來看,收益率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交銀施羅德、中歐、景順長城、興證全球、易方達,分別爲274.98%、227.96%、227.88%、224.41%、205.57%,均爲大型基金公司。 

這幾家基金均一直致力於佈局投研實力。 

比如,交銀施羅德的投研部不僅針對各大資產類別和投資策略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方向方面,還包括權益部、固定收益部、專戶投資部、量化投資部、跨境投資部、研究部等多個投研職能部門。 

興證全球的研究部擁有30位研究員,實現了一級行業的全覆蓋,有的跨行業板塊,還有的專門行業配備專門研究員。 

中歐基金主動投資管理能力一直在業內有一定口碑,公司董事長竇玉明在此前2023年末投資策略會上透露:2024年公司投研團隊將持續做好“4P(團隊、理念、流程、平臺)+1C(文化)”的投研體系建設,具體來看,一是建設專業分工、通力協作的投研團隊(People);二是在研究驅動投資的基礎上,形成一致的投資理念(Philosophy);三是通過標準化的投研流程(Process),實現產品業績更穩定可靠的工業化生產能力;四是在平臺(Platform)上沉澱更多的數智化投資模型,賦能投研人員提高決策質量和速度;最後在此過程中培養互相支持和協作的企業文化(Culture)。 

依靠較爲強大投研實力,這些權益大廠及時地把握住了市場機遇並取得不錯收益。 

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下文簡稱新“國九條”)。其中,明確提及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政策強調了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這意味着公募權益基金將更加註重長期價值的挖掘與投資,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提升權益基金的投資操作穩健性與長期回報能力。 

毫無疑問,過度依賴於債務和融資的時代正在慢慢遠去,當下正處於價值迴歸的時代。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GPLP”(ID:gplpcn),作者:看平地長得萬丈高,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