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春园是康熙帝在北京西郊为自己营建的一个新的起居和理政空间,反映了其与传统不同的施政理念。作为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的建成和运转,开启了此后清朝君主“居园理政”的模式。

畅春园建成前,清朝统治者主要活动于紫禁城。该城是明朝定都北京后兴建起来的,它遵循“天子居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营建原则,体现了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的礼法要求。为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紫禁城突出的是防御性,表现的是封闭性。

然而,重垣环绕并不能强化王朝统治。历史证明,面对辽阔疆土,宫墙之内的君主依靠官僚系统,不但不可能巩固王朝江山,也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深居宫禁这种封闭的统治和生活方式,并不符合驰骋入关的清朝统治者的需要,也不符合康熙帝的个性和要求。

作为康乾盛世的开创之君,康熙帝具有非常宝贵的开放心态。在其统治期间,他孜孜求治,多次出巡,并与海外世界进行交流,表现出开拓进取的态度。正是这种开放,促成了此后清朝的兴盛,也决定了康熙帝不可能拘泥于深居宫苑的生活和施政方式。而“居园理政”正是他在实践中对既有模式的一种改造。

畅春园建成后,康熙帝曾撰写《畅春园记》,以此向天下臣民解释他走出紫禁城、兴建畅春园的缘起、过程和宗旨等。在文中,他以自己“烦疴乍除”、“会心斯远”、省耕观稼等经历和感受,论述了园居生活对君主身心健康、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在他的描述中,皇家园林不再是传统政治文化所抨击的那种奢靡之地,而是君主顺时宣滞、听政问学、体察民情、承颜致养的修身理政之所。经过康熙帝的诠释,“居园理政”被赋予了“文武之道,一弛一张”的积极内涵,成为清朝君主新的施政和生活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