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春園是康熙帝在北京西郊爲自己營建的一個新的起居和理政空間,反映了其與傳統不同的施政理念。作爲一座皇家園林,暢春園的建成和運轉,開啓了此後清朝君主“居園理政”的模式。

暢春園建成前,清朝統治者主要活動於紫禁城。該城是明朝定都北京後興建起來的,它遵循“天子居中、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等營建原則,體現了皇權至上、等級森嚴的禮法要求。爲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紫禁城突出的是防禦性,表現的是封閉性。

然而,重垣環繞並不能強化王朝統治。歷史證明,面對遼闊疆土,宮牆之內的君主依靠官僚系統,不但不可能鞏固王朝江山,也不利於自身身心健康。深居宮禁這種封閉的統治和生活方式,並不符合馳騁入關的清朝統治者的需要,也不符合康熙帝的個性和要求。

作爲康乾盛世的開創之君,康熙帝具有非常寶貴的開放心態。在其統治期間,他孜孜求治,多次出巡,並與海外世界進行交流,表現出開拓進取的態度。正是這種開放,促成了此後清朝的興盛,也決定了康熙帝不可能拘泥於深居宮苑的生活和施政方式。而“居園理政”正是他在實踐中對既有模式的一種改造。

暢春園建成後,康熙帝曾撰寫《暢春園記》,以此向天下臣民解釋他走出紫禁城、興建暢春園的緣起、過程和宗旨等。在文中,他以自己“煩痾乍除”、“會心斯遠”、省耕觀稼等經歷和感受,論述了園居生活對君主身心健康、治國理政的重要價值。在他的描述中,皇家園林不再是傳統政治文化所抨擊的那種奢靡之地,而是君主順時宣滯、聽政問學、體察民情、承顏致養的修身理政之所。經過康熙帝的詮釋,“居園理政”被賦予了“文武之道,一弛一張”的積極內涵,成爲清朝君主新的施政和生活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