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新赛道新产业新模式,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专访长清区委书记肖辉

编者按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突出本地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实事求是确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日前,由济南市“项目深化年”经济宣传工作专班指导,济南日报策划组织的向“新”而行——济南新质生产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长清。在对话专访环节,长清区委书记肖辉结合长清区“2+2”产业体系,介绍了长清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转换新赛道、打造新产业、探索新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突出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结合市场需求,以创新为动力,精准定位发展方向。长清区委书记肖辉表示,长清区将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通过转换新赛道、打造新产业、探索新模式,尝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围绕传统产业的焕新,长清区正加快抢占“新赛道”。肖辉介绍,装备制造是长清的传统产业,基础较好。这其中既有中油济柴、重汽橡塑件等大个头企业,也有沃德、金强激光等规模不是太大却技术领先的科技型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多数为配套类企业,产品多处于产业链中游,同时企业之间缺少关联性,没有做到协同发展,影响企业自身的做大做强。“所以,我们提出来要转换新赛道,就是要围绕传统产业焕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肖辉还举了个例子:中油济柴在发展原来内燃机的基础上,主动创新求变,利用厂区内闲置车间和土地,布局新能源赛道,投资建设新能源锂电池pack生产线、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新能源自动换电站、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等新能源项目。仅2023年,pack线项目产值就达到15.6亿元,助推企业产值增幅达50%以上,实现“老树发新枝”。

不仅有老企业转型,长清区还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成功引入迎胜新能源客车项目。该项目主要从事新能源客车、专用车生产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计划10月试生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产值将超过200亿元。同时,该项目已经与区内中油济柴等18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6项。

长清区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有着“扁鹊故里”的美称。区内还拥有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院校机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长清区也在积极布局生物医药这个“新产业”。“我们立足区域优势,深挖发展潜力,把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核心产业精心培育,谋划打造了千亩生物医药产业园,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无中生有’。”肖辉说,该产业重点布局基因细胞、医疗器械、医美健康、中医中药、银发经济五个“小切口”,当前策划推进的主要有三个板块,分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二期项目以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主要聚焦基因细胞、高端制剂等领域,目前已有9个子项目确定入驻,全部达产后年产值50亿元以上。

新赛道、新产业主要围绕项目进行布局,新模式则注重方式方法。结合增量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长清区通过“工业更新”这条新路径向存量要空间,以满足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模式,实施了‘原地起飞’行动,对辖区内闲置低效用地进行梳理和盘活利用。”肖辉表示。今年春节前后,长清对开发区历年供地的400余宗地块进行了逐一盘点,梳理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约3000亩,目前已成立工作专班,一地一策、一园一策制定招商计划,引导新产业、新项目优先利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同时,对投资强度及亩均税收未达到引入协议指标要求的企业进行摸排处置,督促企业限期追加投资,或严格按照约定条件进行开发建设,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向存量要空间,强力推进“工业更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空间。

面向未来,长清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分挖掘用好长清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载体完备、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美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力量。(本报记者卢震邵明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