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他们在这里感受城市魅力、创造美好未来,他们是跨越山海而来的海外学子——

从重庆出发,奔赴“星辰大海”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付爱农 通讯员 朱广宇 桑健

在重庆,肤色不同的他们,却有着同样具有“中国味”的名字:方一顺、王靖柔、林胜蓝、陈帝、明月……

对重庆,这些万里之外的来客,有着无限的亲切,发出共同的感叹:“重庆是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重庆,Amazing!

他们,是跨越山海奔赴重庆的留学生。

因为留学重庆,他们能够吃辣尝麻,会说“对头”“要得”,看到了跨江大桥的雄伟,惊叹于“重庆智造”的奇迹,沉浸式感受到中国跃动的脉搏。

更因为留学重庆,他们提升了面对未来的本领,能够以更足的底气、更强的信心,奔赴心中的“星辰大海”。

多维度的重庆引力

2023年底的一天,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一群留学生们驻足于一幅宏阔的壁挂沙盘前: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交汇,飘扬的红丝带以重庆为圆心出发,向着世界不断延伸。

当日,“留学生看重庆”——2023来华留学生陆海新通道行主题活动举行,来自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等国的30名留学生来到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等地参观。

以重庆为“牵头人”的陆海新通道,为留学生们构建起与祖国和家乡的关联,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新大门——

“陆海新通道促进了重庆和马来西亚的经贸往来,让我在重庆能吃到更多马来西亚美食。”马来西亚籍留学生王靖柔说。

“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了高铁,极大地活跃了当地经济、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希望未来这样的合作能够越来越多。”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郭安达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重庆不沿边、不靠海,何以成为全球学子向往的“留学优选地”?

因为重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人口超3000万的超大城市。深居内陆腹地,却有着面向世界的远大视野,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通江达海的能力本领,扎实雄厚的现代产业。

因为重庆有着或雄阔或旖旎的自然风光。万里长江穿山劈峡,滚滚涌流,奔腾向东。天生三硚、天坑地缝,如此奇峻;歌乐灵音、缙岭云峡,无比秀美;黄葛晚渡、佛图夜雨,乡愁萦绕……天地间的灵气在这里汇聚,山水重庆,美丽之地。

因为重庆有着厚重的城市底蕴。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马马坐轿轿,城门底下走一遭……”从一首童谣,可以窥见一座从历史中走来的城。一幢幢老建筑、一段段石板路、一棵棵黄葛树,为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打上承载东方文明的时间烙印。

因为重庆有着激扬的城市活力。它是8D魔幻之都,是“不得不去”的打卡地。两江四岸夜色璀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巴渝民居错落有致;2万多座大桥连山跨江,轨道列车“从春天开来”;半空中,缆车悠悠而过;街巷里,红艳火锅、麻辣小面热气腾腾……现代化与烟火气交织,宜居之城,魅力重庆。

因为重庆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科技积淀。既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七十多所高校,也有全球知名高校在重庆设立的创新中心、实力企业建立的研学场所,数量多、实力强、领域广,优中选优,“总有一款适合你”。

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重庆卓尔不凡的城市吸引力,便是这多个维度的集成。

阔步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科教强市的重庆,坚持推动来华留学工作提质增效,正大力实施“留学重庆行动计划”,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去年,全市国际学生规模接近8000人,生源国别超过130个,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爱上了重庆。这座城市,不仅是他们孜孜求学之地,也成为他们一生难忘的“第二故乡”。

更多彩的事业梦想

4月21日,远在万里之外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坦桑尼亚鲁班工坊内响起一片欢声。

作为鲁班工坊阿尔迪大学坊内实训基地的项目负责人,彼得·琳达协助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李红立教授指导学员们完成BIM设计。

彼得·琳达是受益于重庆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的当地教师。今年初,该工坊被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认定为国家级鲁班工坊运营项目。

这是重庆技术“出海”的一个案例,更是重庆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方案”和“重庆智慧”,是留学重庆行动计划的重要方向。

据估算,2023年,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到重庆的留学生占比约为80%。稍近的,来自泰国、韩国、越南、老挝等国;远些的,来自俄罗斯、蒙古等国;更远的,则来自远隔重洋的智利、秘鲁、埃及、乌干达等国。

成千上万留学生的足迹,映照着新的时代。由来千年的陆上和海上丝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留学生们来到中国、来到重庆。不管是学文科还是学工科,不管是医学、管理学还是教育学、经济学,他们以留学重庆为人生的新起点,奔赴壮阔无垠的“星辰大海”——

重庆医科大学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Bryan Richard Sasmita的中文名叫“方一顺”,“这个名字源于中国最流行的祝福语‘一帆风顺’。”方一顺18岁到重庆读医学本科,再到硕士、博士,他的“人生列车”在重庆驰骋了足足10年。

“诚然,每一个车站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或大或小、不同的影响。但我确定,‘重庆医科大学站’是我人生中最珍贵而难忘的车站之一。”方一顺说,在留学重庆的10年里,他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好医生,一个好人,一个能更好地实现人生和社会价值的人。

火遍赞比亚的音乐专辑《东行漫曲》中,“重庆元素”处处可见。专辑的作者是西南大学赞比亚籍留学生Gift Muyunda。他精彩的人生同样始自重庆:2017年到重庆留学,已拿到硕士学位,现正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获赞比亚驻华大使馆授予的“最佳青年领袖奖”和国家留学基金委授予的“优秀来华留学生”称号。

“我一定要在重庆好好完成学业,不错过每一次课和每一次活动。”缅甸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吕真才(Zaw Linn Oo)在中国工作了十几年,曾任缅甸驻重庆总领事。目前,他在西南政法大学就读东盟英才博士学位班,每学期都提前安排好工作,按时返校。

“在重庆,我收获了很多……”重庆大学也门籍留学生艾布迪说。艾布迪对在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的实习经历记忆尤深,通过参与鹰飞之城、陆海之约、大足石刻保护与传播等项目,完成许多高质量的视频创作,获得多个奖项。这些经历为他完成电影制作、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提供了不少机会。

来时,正年少,踌躇满志;归时,正当年,意气风发。

重庆交通大学贝宁籍留学生陈帝,是地地道道的非洲小伙。在贝宁读完本科后,陈帝耗时两年过了语言关,终于考上心心念念的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研究生——“这是祖国急需的专业”。

这名CCTV“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金奖得主,目前在中国葛洲坝集团工作。在一次分享会上,陈帝对他的学弟学妹们说:我的人生梦想,是从重庆、从中国放飞的。

更坚定的前行步伐

“欢迎来到中国重庆学习,首先给大家介绍中国的出境入境管理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每逢重庆各高校外籍留学生入学高峰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便要忙碌一番。

来自摩洛哥的西南大学外籍新生妙笔(音)说:“我是第一次来中国,听了警官们的介绍,我对中国的法律有了进一步了解”“在学校就可以办理签证面签,非常方便,谢谢警官们。”来自俄罗斯的重庆大学留学生罗安棋(音)说。

对于不远万里而来的海外学子们,重庆也释放出最大热情,提供最有力度的支持——

重庆市教委联合市政府外办、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的管理办法,印发了国际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指引,实现国际学生招生、入学、培养、毕业、就业全链条规范化管理,构建起政府、学校、企业多元投入的来华留学奖学金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监督保障机制,持续优化金融、通信、医疗、交通、出入境服务,营造宜居乐学的国际化留学环境。

一条条政策、一桩桩举措,无不彰显重庆的开放态度。从中,留学生们能触摸到“第二故乡”有力的城市脉动,感受到与“老家”一样的城市温度。

开放之路,进无止境。魅力重庆,永远向海外学子们敞开怀抱。

按照相关规划,重庆将在教育教学质量、特色品牌活动、服务支持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外国留学生全面融入新重庆生活,努力打造世界各国优秀青年来华留学目的地和学成就业优选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