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丝绸古道傍水而进,千年文脉与自然的鬼斧神工珠联璧合,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村内文化遗迹遍布,这里有东金公路、陇海铁路、309国道、连霍高速等交通要道,这里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古建筑文化交相辉映,这里,就是位于苑川河腹地的金崖镇黄家庄村。乡村和美、人民幸福、产业兴旺、村容整洁的黄家庄村,正以时不我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全力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

党建强基蓄积发展力量

基层党组织是建设和美乡村的主心骨,黄家庄村两委班子始终坚信,有一支什么样的党建队伍,就有一个什么样的村集体。黄家庄村两委始终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时代农民、引领村民共同致富以及保障农村社会稳定作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确保村党支部在汇聚民心、村集体资产管理、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和谐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投资70万元新建钢架大棚20座,发展都市型现代休闲农业,拓宽全村产业“新路子”。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组织党员干部“亮身份、树形象”,悬挂“共产党员户”标志牌,以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为抓手,积极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进党建+集体经济+创业平台+和美乡村的发展模式,全方位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打造出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正派、心系人民、善作善成的基层组织队伍。

美丽乡村绽放时代新姿

建设和美乡村,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黄家庄村深入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向和而进,与美同行”为发展理念,促使村庄环境持续优化、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主体健全、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逐渐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新时代乡村图卷。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提升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积极争取资金300余万元,通过实施污水管网铺设、健身广场修缮扩建、太阳能路灯安装、破碎路面清理整治、重点区域美化绿化、古建筑修缮等项目,多渠道、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成233户太阳能+电辅热改造,安装348户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申请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资金,积极保障照面山和林场绿化稳定供水;聘任专职保洁人员,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和保洁制度。

乡风文明引领社会风尚

乡风文明是建设和美乡村和促进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为营造“家风和乡风和”的良好社会风气,黄家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通过提倡厚养薄葬、红事简办、反对高额彩礼的良好风气,使全村彻底告别了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歪风陋习,对白事简办的家庭给予1000元补助,让和谐文明的新风尚伴随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开展农民运动会、文艺演出、社火表演等多姿多彩的群众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通过积极评选表彰“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弘扬乡村时代新风,带动全村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以乡贤座谈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整合社会资金,成立黄家庄村哥弟·阿玛施企业捐助慈善基金会,每年捐助30万元,针对黄家庄村卫生室医疗设施增加、医护人员补贴、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帮扶等薄弱领域开展公益事业。投入20万元改善提升村卫生室医疗设施器材,提升村卫生室整体服务水平。筹资20余万元,先后编纂出版了《黄家庄村志》《黄家庄史话》。

富民产业彰显集体力量

富民产业是建设和美乡村的核心保障。2023年,集商贸、餐饮、住宿、会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怡成宾馆落成,解决村内近60人就业,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0万元。在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的政策支持下,村委会积极申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等多个项目,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70万元,通过钢架大棚建设项目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快文旅广场兴建、开展“美丽庭院”评比等项目的实施和活动的举办,以富民产业为龙头,不断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劳务输转、采摘园扶持、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稳步提升村民就业率,不断推进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黄家庄村先后被授予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2023年被列为市级和美乡村创建村,2023年3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荣获清廉乡村示范村,2024年被列为省级和美乡村创建村。

又踏层峰劈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和美乡村奋进正当时,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在金崖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广泛支持下,黄家庄村已经形成了“共建组织、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精诚团结、不忘初心,以“抓项目、促民生、兴产业、顺民心”的发展思路,向和而进,与美同行,全力推进黄家庄和美乡村创建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黄家庄村将进一步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创新发展产业模式,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姿态,与广大群众携手同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签发:董洪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