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絲綢古道傍水而進,千年文脈與自然的鬼斧神工珠聯璧合,這裏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村內文化遺蹟遍佈,這裏有東金公路、隴海鐵路、309國道、連霍高速等交通要道,這裏絲路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古建築文化交相輝映,這裏,就是位於苑川河腹地的金崖鎮黃家莊村。鄉村和美、人民幸福、產業興旺、村容整潔的黃家莊村,正以時不我待、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全力投入到鄉村振興的時代潮流。

黨建強基蓄積發展力量

基層黨組織是建設和美鄉村的主心骨,黃家莊村兩委班子始終堅信,有一支什麼樣的黨建隊伍,就有一個什麼樣的村集體。黃家莊村兩委始終將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培育新時代農民、引領村民共同致富以及保障農村社會穩定作爲農村黨組織建設的核心任務,確保村黨支部在匯聚民心、村集體資產管理、推動產業發展和促進鄉村和諧方面發揮核心作用。投資70萬元新建鋼架大棚20座,發展都市型現代休閒農業,拓寬全村產業“新路子”。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承諾踐諾、設崗定責,組織黨員幹部“亮身份、樹形象”,懸掛“共產黨員戶”標誌牌,以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振興”爲抓手,積極開展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推進黨建+集體經濟+創業平臺+和美鄉村的發展模式,全方位開啓鄉村振興新徵程,打造出了一支信念堅定、作風正派、心繫人民、善作善成的基層組織隊伍。

美麗鄉村綻放時代新姿

建設和美鄉村,關鍵在於基礎設施和環境治理。黃家莊村深入借鑑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向和而進,與美同行”爲發展理念,促使村莊環境持續優化、主導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公共服務主體健全、羣衆幸福指數明顯提升,逐漸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的新時代鄉村圖卷。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爲重點,積極開展基礎設施提升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積極爭取資金300餘萬元,通過實施污水管網鋪設、健身廣場修繕擴建、太陽能路燈安裝、破碎路面清理整治、重點區域美化綠化、古建築修繕等項目,多渠道、高水平、高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完成233戶太陽能+電輔熱改造,安裝348戶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申請東西部協作扶貧項目資金,積極保障照面山和林場綠化穩定供水;聘任專職保潔人員,建立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和保潔制度。

鄉風文明引領社會風尚

鄉風文明是建設和美鄉村和促進鄉村振興的軟實力。爲營造“家風和鄉風和”的良好社會風氣,黃家莊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大力推行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通過提倡厚養薄葬、紅事簡辦、反對高額彩禮的良好風氣,使全村徹底告別了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歪風陋習,對白事簡辦的家庭給予1000元補助,讓和諧文明的新風尚伴隨黨的理論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以“我們的節日”爲主題,通過開展農民運動會、文藝演出、社火表演等多姿多彩的羣衆文體娛樂活動,豐富了廣大羣衆的業餘生活。通過積極評選表彰“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優秀共產黨員”等先進典型,弘揚鄉村時代新風,帶動全村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以鄉賢座談會、黨員代表大會等多種形式,引導整合社會資金,成立黃家莊村哥弟·阿瑪施企業捐助慈善基金會,每年捐助30萬元,針對黃家莊村衛生室醫療設施增加、醫護人員補貼、醫療救助、困難羣衆和困難學生幫扶等薄弱領域開展公益事業。投入20萬元改善提升村衛生室醫療設施器材,提升村衛生室整體服務水平。籌資20餘萬元,先後編纂出版了《黃家莊村志》《黃家莊史話》。

富民產業彰顯集體力量

富民產業是建設和美鄉村的核心保障。2023年,集商貿、餐飲、住宿、會議、娛樂爲一體的大型綜合體項目怡成賓館落成,解決村內近60人就業,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40萬元。在創建和美鄉村示範村的政策支持下,村委會積極申報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等多個項目,先後爭取項目資金370萬元,通過鋼架大棚建設項目繼續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快文旅廣場興建、開展“美麗庭院”評比等項目的實施和活動的舉辦,以富民產業爲龍頭,不斷促進和美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與此同時,通過勞務輸轉、採摘園扶持、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穩步提升村民就業率,不斷推進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黃家莊村先後被授予市級文明村、省級文明村榮譽稱號,2023年被列爲市級和美鄉村創建村,2023年3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同時榮獲清廉鄉村示範村,2024年被列爲省級和美鄉村創建村。

又踏層峯劈新天,更揚雲帆立潮頭。和美鄉村奮進正當時,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在金崖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體村民的廣泛支持下,黃家莊村已經形成了“共建組織、共享資源、共謀發展”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全村廣大黨員幹部精誠團結、不忘初心,以“抓項目、促民生、興產業、順民心”的發展思路,向和而進,與美同行,全力推進黃家莊和美鄉村創建工作,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黃家莊村將進一步提升和美鄉村建設水平,創新發展產業模式,以更加開放、積極的姿態,與廣大羣衆攜手同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來闊步前行。

簽發:董洪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