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燕京)近来,一种新的运动形式——虚拟体育正悄然走红。虚拟体育,即通过专业电子设备营造出逼真的运动环境,还可通过网络,让相隔千里的选手“同台”竞技。虚拟体育将运动装备与健身软件、网络平台相结合,丰富了大众的健身形式,形成了一种新的体育消费业态。近两年,国内外纷纷举办各种虚拟体育赛事,吸引了不少运动爱好者积极参与,新的体育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千里之外“同台”竞技

最近,在上海读大二的稳稳正忙着和几位队友加紧训练,他们参加了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的自行车赛。“和户外骑行不同,参加比赛时,我们在室内要将自行车安装在骑行台上,并连接上比赛软件,车速、里程等数据信息可自动读取。我们上一场比赛是和1000多公里外北京赛区的6名参赛选手角逐。”稳稳告诉记者。

据稳稳介绍,虚拟观赛广场上也有观众,每个真实观众进入软件后可以通过捏脸、变装,化身为各种数字形象,还能做出包括打招呼、欢呼、舞蹈等各种动作,甚至可以和其他观众进行交流。“这一刻,你不再是宅在家里的观众,而是置身现场的体育爱好者”。稳稳说。

记者了解到,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从今年4月持续到11月,包含虚拟自行车、滑雪、赛艇、高尔夫和赛车等多个类别的比赛。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赛事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虚拟比赛具有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赛季跨度更长、与观众互动手段更丰富等特点,有助于吸引和容纳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其中,享受赛事。

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总决赛现场。资料图片

事实上,近年来虚拟体育正在成为体育运动、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奥委会于2023年6月23日至25日首次在新加坡举办了奥林匹克电竞系列赛,该系列赛包括射箭、棒球、国际象棋、自行车、体育舞蹈、赛车、帆船、射击、跆拳道、网球共10款官方竞赛游戏,吸引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10名选手参赛。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显鹏向记者分析称,虚拟体育将为大众运动、时尚生活方式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他表示:“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为虚拟体育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也是我国数字经济和体育产业融合的结果,有可能未来会给我们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甚至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虚拟体育设备热销

在北京首钢园一家自行车用品销售店里,前来体验虚拟骑行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一位骑行爱好者对记者说:“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出门骑行,虚拟骑行设备比较适合我,抽空就能在家里骑车,还不用考虑天气因素。”

该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该店刚上了虚拟骑行设备,进店咨询体验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生产虚拟骑行设备的企业多了起来,款式也在不断创新。该店的虚拟骑行设备是山东一家企业生产的,用户在家就能体验石子路、木板路、鹅卵石路等不同场景的骑行。“现在市场需求增加了,之前订货当月能到货,从这个月起,消费者付款后要等1个月才能拿到货了。”该销售人员说。

使用虚拟骑行设备,用户在家就能体验石子路、木板路、鹅卵石路等不同场景的骑行。资料图片

记者在实体店与网络销售平台上看到,虚拟骑行设备价格多在一两千元左右,室内虚拟滑雪机、虚拟球类设备价格在2000元上下。购买这些设备后,在家与显示设备链接,下载相关软件,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体验相关运动和网络竞技。有的虚拟骑行设备还配有摄像头,能实时提醒骑行者的姿势、速度、崎岖路段的技术要求等。

电商平台上一家名为“VR娱乐馆”的店铺销售告诉记者:“目前,大型虚拟体育设备价格还比较贵。比如,一台虚拟滑雪设备要20万多元,可以实现训练、远程比赛等,体验的真实感强,主要是一些体育俱乐部使用。千元的家用设备也可以具有训练、远程比赛等功能,但体验的真实感会差些。现在各种虚拟体育设备的销量都在增加,截止到5月10号,我们已经卖了10多台几十万元的虚拟体育设备,而小型设备一个月就能卖出去20多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有业内人士认为,虚拟体育设备销量的提高,将有助于体育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

普及还要迈过一些“坎”

记者在一家虚拟体育设备体验馆看到,虚拟网球机可以支持5个人同时在线运动和比赛。据该品牌技术人员介绍,十几年前就有一些游戏机可以体验虚拟网球之类的体育运动。但当时的软件有点“笨”,会出现卡顿、捕捉动作不够灵敏等问题。现在通过算力的提升、算法的优化和AI大模型加持,设备的性能已经大幅提高。但该技术人员也向记者坦言:“有的设备的体验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并不能让所有消费者都满意。”

消费者的态度也各有不同。在记者采访的运动爱好者中,有的人表示愿意购买虚拟体育产品,但也有人表示:“感觉虚拟运动都不太适合我,我本身玩3D游戏就会晕,要是戴着头盔在家跑步,简直要窒息了。”还有消费者表示:“我在家尝试了一周的虚拟骑行后打算放弃,因为每月3位数的软件订阅费用对上班族来说并不友好。”

北京铂瑞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在进行虚拟运动的时候,如果用屏幕显示还好,要是用头盔或是VR,眼睛就容易产生不适。当下,在近眼设备模拟上,高速环境下,视景传递给眼球的信息和人类本能的耳中庭、耳前庭平衡系统传递给大脑的信息会产生矛盾,因此长时间使用难免会有眩晕感,但目前防止眩晕的技术还没有太大的突破。另外,目前厂家生产的近眼设备不够轻巧,对于运动来说就显得累赘,如果VR设备能像普通眼镜一样轻便,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体验感。

“现在有的运动类软件对运动本身的还原和模拟真实运动做得并不够好,因为使用的人较少,使用价格也较高。软件的升级、价格的降低还需要时间。从消费者角度看,他们更关注舒适度、健身内容、价格等问题。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虚拟体育设备会越做越好,也愈加接近无感化。”该技术人员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