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燕京)近來,一種新的運動形式——虛擬體育正悄然走紅。虛擬體育,即通過專業電子設備營造出逼真的運動環境,還可通過網絡,讓相隔千里的選手“同臺”競技。虛擬體育將運動裝備與健身軟件、網絡平臺相結合,豐富了大衆的健身形式,形成了一種新的體育消費業態。近兩年,國內外紛紛舉辦各種虛擬體育賽事,吸引了不少運動愛好者積極參與,新的體育消費市場正在形成。

千里之外“同臺”競技

最近,在上海讀大二的穩穩正忙着和幾位隊友加緊訓練,他們參加了上海虛擬體育公開賽的自行車賽。“和戶外騎行不同,參加比賽時,我們在室內要將自行車安裝在騎行臺上,並連接上比賽軟件,車速、里程等數據信息可自動讀取。我們上一場比賽是和1000多公里外北京賽區的6名參賽選手角逐。”穩穩告訴記者。

據穩穩介紹,虛擬觀賽廣場上也有觀衆,每個真實觀衆進入軟件後可以通過捏臉、變裝,化身爲各種數字形象,還能做出包括打招呼、歡呼、舞蹈等各種動作,甚至可以和其他觀衆進行交流。“這一刻,你不再是宅在家裏的觀衆,而是置身現場的體育愛好者”。穩穩說。

記者瞭解到,上海虛擬體育公開賽從今年4月持續到11月,包含虛擬自行車、滑雪、賽艇、高爾夫和賽車等多個類別的比賽。上海虛擬體育公開賽賽事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虛擬比賽具有成本更低、覆蓋面更廣、賽季跨度更長、與觀衆互動手段更豐富等特點,有助於吸引和容納更多的體育愛好者參與其中,享受賽事。

上海虛擬體育公開賽總決賽現場。資料圖片

事實上,近年來虛擬體育正在成爲體育運動、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奧委會於2023年6月23日至25日首次在新加坡舉辦了奧林匹克電競系列賽,該系列賽包括射箭、棒球、國際象棋、自行車、體育舞蹈、賽車、帆船、射擊、跆拳道、網球共10款官方競賽遊戲,吸引了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10名選手參賽。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林顯鵬向記者分析稱,虛擬體育將爲大衆運動、時尚生活方式和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他表示:“我國數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逐漸成熟,爲虛擬體育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機遇,這也是我國數字經濟和體育產業融合的結果,有可能未來會給我們創造出一個新的產業,甚至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虛擬體育設備熱銷

在北京首鋼園一家自行車用品銷售店裏,前來體驗虛擬騎行臺的消費者絡繹不絕。一位騎行愛好者對記者說:“平時沒有太多時間出門騎行,虛擬騎行設備比較適合我,抽空就能在家裏騎車,還不用考慮天氣因素。”

該門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今年該店剛上了虛擬騎行設備,進店諮詢體驗的人越來越多。現在生產虛擬騎行設備的企業多了起來,款式也在不斷創新。該店的虛擬騎行設備是山東一家企業生產的,用戶在家就能體驗石子路、木板路、鵝卵石路等不同場景的騎行。“現在市場需求增加了,之前訂貨當月能到貨,從這個月起,消費者付款後要等1個月才能拿到貨了。”該銷售人員說。

使用虛擬騎行設備,用戶在家就能體驗石子路、木板路、鵝卵石路等不同場景的騎行。資料圖片

記者在實體店與網絡銷售平臺上看到,虛擬騎行設備價格多在一兩千元左右,室內虛擬滑雪機、虛擬球類設備價格在2000元上下。購買這些設備後,在家與顯示設備鏈接,下載相關軟件,就可以實現足不出戶體驗相關運動和網絡競技。有的虛擬騎行設備還配有攝像頭,能實時提醒騎行者的姿勢、速度、崎嶇路段的技術要求等。

電商平臺上一家名爲“VR娛樂館”的店鋪銷售告訴記者:“目前,大型虛擬體育設備價格還比較貴。比如,一臺虛擬滑雪設備要20萬多元,可以實現訓練、遠程比賽等,體驗的真實感強,主要是一些體育俱樂部使用。千元的家用設備也可以具有訓練、遠程比賽等功能,但體驗的真實感會差些。現在各種虛擬體育設備的銷量都在增加,截止到5月10號,我們已經賣了10多臺幾十萬元的虛擬體育設備,而小型設備一個月就能賣出去20多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

《“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預計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有業內人士認爲,虛擬體育設備銷量的提高,將有助於體育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

普及還要邁過一些“坎”

記者在一家虛擬體育設備體驗館看到,虛擬網球機可以支持5個人同時在線運動和比賽。據該品牌技術人員介紹,十幾年前就有一些遊戲機可以體驗虛擬網球之類的體育運動。但當時的軟件有點“笨”,會出現卡頓、捕捉動作不夠靈敏等問題。現在通過算力的提升、算法的優化和AI大模型加持,設備的性能已經大幅提高。但該技術人員也向記者坦言:“有的設備的體驗感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並不能讓所有消費者都滿意。”

消費者的態度也各有不同。在記者採訪的運動愛好者中,有的人表示願意購買虛擬體育產品,但也有人表示:“感覺虛擬運動都不太適合我,我本身玩3D遊戲就會暈,要是戴着頭盔在家跑步,簡直要窒息了。”還有消費者表示:“我在家嘗試了一週的虛擬騎行後打算放棄,因爲每月3位數的軟件訂閱費用對上班族來說並不友好。”

北京鉑瑞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說,在進行虛擬運動的時候,如果用屏幕顯示還好,要是用頭盔或是VR,眼睛就容易產生不適。當下,在近眼設備模擬上,高速環境下,視景傳遞給眼球的信息和人類本能的耳中庭、耳前庭平衡系統傳遞給大腦的信息會產生矛盾,因此長時間使用難免會有眩暈感,但目前防止眩暈的技術還沒有太大的突破。另外,目前廠家生產的近眼設備不夠輕巧,對於運動來說就顯得累贅,如果VR設備能像普通眼鏡一樣輕便,則可以進一步提升體驗感。

“現在有的運動類軟件對運動本身的還原和模擬真實運動做得並不夠好,因爲使用的人較少,使用價格也較高。軟件的升級、價格的降低還需要時間。從消費者角度看,他們更關注舒適度、健身內容、價格等問題。相信隨着技術的不斷升級,未來虛擬體育設備會越做越好,也愈加接近無感化。”該技術人員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