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焉然 济南报道

近年来,内镜技术的革新升级与应用延伸,颠覆了消化系统疾病的传统诊治格局,让疾病诊疗中的更少创伤与更多功能保护成为现实。

日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小儿消化专业将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技术应用到临床,在祛除炎症的同时保住阑尾,开启了儿童阑尾炎治疗的新篇章。

一切了之?

阑尾并非可有可无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小儿消化专业学术带头人孙立锋主任医师介绍,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症状体征没有成人那样典型,但通常也包括右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

由于儿童阑尾壁较薄,发生炎症后更容易引起穿孔和扩散,急性腹膜炎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一旦发现儿童患有阑尾炎,需要积极及时治疗。

长久以来,儿童阑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阑尾和抗生素保守治疗,但这两种方法又都有其局限性。

“抗生素复发率较高,阑尾切除术虽然有效,但家长和医生都有顾虑。”孙立锋坦言,手术切除是治疗阑尾炎的重要方法,其靠谱性和有效性已经过临床的充分验证,但是,儿童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阑尾也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

孙立锋解释说,由于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的非特异度,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仍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儿童中。临床中,确实会有部分阴性阑尾切除的病例。而现代研究认为,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是肠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免疫稳态、产生免疫耐受及对抗外来病原体等作用;同时,也是维持肠道菌群健康的重要器官。

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阑尾炎的发生是由于阑尾内的粪石嵌顿所致,儿童阑尾炎也不例外。

孙立锋介绍,当吃进胃里的食物或者异物不消化又排不出,掉落在阑尾,就可能形成粪块结石,无法排出。而阑尾在构造上像个“死胡同”,一旦开口处发生梗阻,分泌物就会在阑尾内部积存,在微生物或病原菌入侵后,形成炎症。

“对于这部分阑尾炎患儿,如果可以清除粪石、消除梗阻,就可以使阑尾腔内脓液顺利排出,从而降低阑尾腔内压力,有利于控制炎症。”孙立锋说。

巧用内镜

祛除炎症保卫阑尾

急性阑尾炎是传统上是由儿外科来治疗,而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的出现,为阑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孙立锋介绍,ERAT是一种适用于单纯性急性阑尾炎(非复杂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微创治疗方法,目前应用已有近10年。近年来,ERAT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逐渐开始被应用到儿童阑尾炎的治疗。

据介绍,ERAT是一种消化内镜与超细子镜联合应用的技术,通过结肠镜经肛门逆行至回盲部,探查到阑尾的开口,子镜插入阑尾腔,能够直视观察阑尾病变,并应用内镜相关辅助工具对阑尾炎进行治疗,通过阑尾腔冲洗、引流、取石、放置支架等操作,取出粪石,解除阑尾腔的梗阻,快速降低阑尾腔内压力、消退炎症,从而在保留阑尾的前提下治疗阑尾炎。

“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内镜子镜直视下诊断也会更加精准。”孙立锋说,相比传统ERAT依赖X线或超声的间接影像诊疗,超细可视化内镜辅助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不仅避免了辐射,其直视下诊疗的优势更有利于早期诊断,并且可评估阑尾炎症程度,减少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及并发症的发生,为儿童阑尾炎诊治提供了新选择。

今年以来,省立医院小儿消化专业孙立锋团队联合消化内科团队已经为多名急性阑尾炎并阑尾粪石的患儿实施ERAT,填补了医院内镜下无创治疗儿童阑尾炎及阑尾粪石的空白。

孙立锋提醒,ERAT的适应证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慢性右下腹痛并阑尾粪石、阑尾炎穿孔包裹者,部分合并阑尾周围脓肿的阑尾炎,但阑尾炎穿孔合并腹腔感染、不能接受肠镜检查者还是要慎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