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繁忙,我和伴侶已經連續兩年在工作地過年,未能回到婆婆家團聚。我對婆婆的烹飪手藝思念不已,那獨特的味道讓我心馳神往。每當回想起婆婆做的客家釀豆腐、豬肚雞和糖醋排骨等美味佳餚,我的味蕾便忍不住跳動。除了這些拿手菜,婆婆還擅長製作各種臘味,如臘肉、臘腸、臘雞,以及肉丸、魚丸等美味小喫。我們都非常期待能夠早日回到老家,再次品嚐婆婆的手藝,享受家的溫暖與美味。

兩天後,我們收到了婆婆親手製作的美食包裹,其中包括臘腸、臘肉、腐皮卷、魚丸和肉丸等美味佳餚。這些地道的食物不僅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慾,更勾起了我們對婆婆的深深思念。

許多人在冬至前喜歡曬臘肉,我婆婆曬的臘肉獨特之處在於其調料極簡,僅用米酒和鹽調味,卻能凸顯出土豬肉的鮮美。曬好的臘肉用途廣泛,既可以做成臘味煲仔飯,又適合搭配荷蘭豆、芹菜等蔬菜炒制,還可以用來蒸芋頭,風味獨特。最近,我丈夫跟隨婆婆學習了炒臘肉的方法,他烹製出的臘肉鹹香可口,令人回味無窮。當我好奇地詢問他的烹飪祕訣時,他笑着指出,我過去炒臘肉時常常忽略了一個重要步驟——煮臘肉。他還透露,這次炒制時搭配了蒜苗,並加入了一個特別的調料,承諾下次再用蒜苗炒臘肉時讓我仔細觀察。

本次我要分享的大蒜炒臘肉,出自我的丈夫之手。我記錄下了他製作這道菜的全過程,以供大家觀看學習。現在,請允許我爲大家總結一下製作方法。

【蒜苗炒臘肉】

【食材】臘肉一大塊,蒜苗500克,豆豉數粒,小米椒2只,

適量的鹽和生抽,再添入少許米酒調味。

【做法】

首先,選擇用於炒制的臘肉,理想的臘肉應肥瘦適中,此處我們選用的是臘肉的中段部位。臘肉的製作材料爲五花肉,經過曬乾後,其兩端通常會含有較多肥肉,而中段部位則呈現出肥瘦相間的特點。

在第二步中,我們首先需要將炒鍋中的水燒開,然後放入臘肉進行煮制。使用中火煮約15分鐘,這樣可以使臘肉中的多餘油脂被去除,同時煮制的過程也有助於縮短後續炒制臘肉的時間。通過這樣的處理,炒出來的臘肉口感不會過於乾燥,更加美味可口。

第三步,處理蒜苗的同時,煮着臘肉。蒜苗,又稱青蒜,以鮮嫩、青綠爲佳。將蒜苗的頭尾切除,接着把其白色與青色部分分離。

臘肉煮好後,應先用冷水沖洗,再切成薄片。隨後,在炒鍋中放入油,與臘肉一同煸炒,直至臘肉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第五步,將豆豉和米酒加入鍋中,與臘肉一起翻炒。隨後,將蒜苗的白色部分加入鍋中,與臘肉和豆豉米酒一同煸炒片刻,使香味充分融合。

第六步是將蒜苗的白色部分炒至熟透,隨後將綠色葉子部分加入鍋中。加入生抽和小米椒進行煸炒,炒至食材完全熟透,即可將其裝盤享用。

臘肉烹飪前不宜直接切片炒制,而應先經過煮制再炒。這樣做可使臘肉肥而不膩,味道更加鮮香可口。

第二道菜,我們選用了豆豉和蒜苗來炒制臘肉。豆豉,這款廣東菜中常用的調味料,爲整道菜增添了獨特的香氣,您可以在超市輕鬆購得。在烹飪過程中,蒜苗被巧妙地分爲兩部分處理。這是因爲蒜苗的白色部分需要更長時間的翻炒,而綠色的葉子則不宜過久。通過分次加入蒜苗,我們確保每一部分食材都能達到理想的烹飪程度,從而保持其最佳口感。

第三,在烹飪時,小米椒的用量完全可以根據個人對辣度的接受程度進行調整。由於我們的口味不太能喫辣,所以通常在菜餚中加入兩隻小米椒就能感受到足夠的辣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