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5月16日国际光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邀请国内多位光学知名专家和企业界、高校、青少年代表,举办了“光学,打开探索宇宙之门”的主题科普活动。

活动中,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等3位光电领域专家作宇宙探索主题的科普报告,中国工程院许祖彦院士、新加坡工程院洪明辉院士畅谈光学技术对工业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郑永和院长交流了科普工作对教育的意义。

“月球探测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将与各国携手探测月球、认识月球、认识宇宙。”于登云在现场说道,未来建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将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标准化接口,便于拓展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用……于登云院士所带来的专题科普讲座给现场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们带来了一场探月科普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开展了中国光学学会成都科普基地授牌仪式,天府兴隆湖实验室作为科普基地依托单位,与全国广电研学联合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科普与传媒的创新融合模式,把光电技术的科普工作与‘大中衔接’‘新工科教育’紧密结合,使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人民教育。”科普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十大最美物理实验之首的是什么实验吗?”……在科普实践课堂,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还给现场的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科普实验课。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的“老师”张飞通过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让同学们认识到光的基本特性,“为什么TOP1?因为它仅仅使用了非常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就揭示了最根本和深刻的量子力学概念。”张飞解释道。

此外,本次活动还同期举办了光电期刊群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