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成都日報

本報訊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松) 5月16日國際光日,天府興隆湖實驗室邀請國內多位光學知名專家和企業界、高校、青少年代表,舉辦了“光學,打開探索宇宙之門”的主題科普活動。

活動中,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於登雲等3位光電領域專家作宇宙探索主題的科普報告,中國工程院許祖彥院士、新加坡工程院洪明輝院士暢談光學技術對工業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鄭永和院長交流了科普工作對教育的意義。

“月球探測是人類共同的事業,將與各國攜手探測月球、認識月球、認識宇宙。”於登雲在現場說道,未來建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採用模塊化設計理念,標準化接口,便於拓展國際合作,共商共建共用……於登雲院士所帶來的專題科普講座給現場的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們帶來了一場探月科普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還開展了中國光學學會成都科普基地授牌儀式,天府興隆湖實驗室作爲科普基地依託單位,與全國廣電研學聯合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探索科普與傳媒的創新融合模式,把光電技術的科普工作與‘大中銜接’‘新工科教育’緊密結合,使實驗室的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服務於國家戰略,服務於人民教育。”科普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學們,你們知道位居十大最美物理實驗之首的是什麼實驗嗎?”……在科普實踐課堂,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的科研工作者還給現場的學生們帶來一堂生動的科普實驗課。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的“老師”張飛通過簡單的“雙縫干涉實驗”,讓同學們認識到光的基本特性,“爲什麼TOP1?因爲它僅僅使用了非常簡單的儀器和設備,就揭示了最根本和深刻的量子力學概念。”張飛解釋道。

此外,本次活動還同期舉辦了光電期刊羣的學術交流活動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