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璐璐

100余张罚单、涉及30余家券商……今年以来,“两强两严”监管基调下,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密集出手,对违规的券商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处罚或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针对从业人员违规行为,一案多罚、从重处罚的案例屡见不鲜。业内人士称,严监管能更好地正本清源,督促券商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夯实券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年内30余家券商收罚单

今年以来,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密集出手,对违规的券商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处罚或警示。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6日发稿时,今年以来,监管向券商及相关从业人员下发的罚单数量已超100张,涉及30余家券商。

今年以来,针对券商及相关从业人员违规行为,一案多罚、从重处罚的案例屡见不鲜。

例如,华西证券5月5日发布公告,江苏证监局决定暂停公司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暂停期间自4月28日至10月27日。华西证券被罚与金通灵2019年定增保荐项目有关,该定增项目的两名签字保代一同遭到处罚,2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相关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

发布密集、落地速度快也是今年以来券业罚单的一大特征。

北京证监局5月10日对中金公司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这是中金公司自4月26日以来,15日内三次收到证监系统警示,今年以来已经被监管系统点名5次。

今年以来,已有4家券商遭立案调查,分别是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东吴证券、渤海证券。其中,海通证券、中信证券收到巨额罚单。

投行、经纪业务成重灾区

从违规内容来看,券商投行业务、经纪业务成处罚的重灾区。同时,场外期权、自营投资、股票质押以及员工炒股等问题频发。

与投行业务相关的罚单中,大多涉及券商履职尽责不到位;经纪业务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从业人员无资质上岗、误导营销、违规开户等;资管业务的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私募业务上,包括对私募子公司管理不到位、私募产品代销违规等。

华北某券商人士表示,严监管有助于及时纠正行业违规行为,提升券商的合规意识和内控水平,从而有效预防潜在业务风险,提升执业效率,推动行业整体向更加规范和透明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此外,严监管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一种体现,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上述券商人士称。

“针对上市券商投行业务的严监管措施陆续落地,我们判断经过这一轮整改后投行业务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将利好头部机构展业。”对于严监管之下的行业发展趋势,申万宏源分析师罗钻辉如是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2024年,证监会执法工作重点明确。证监会5月15日发布证监会2023年执法情况综述时表示,将从严打击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行为,为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