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寧夏兒童福利院醫療康復中心:

康復一個孩子,解困一個家庭

本報見習記者 賀紫瑞

“一個6歲的男孩,來我們中心時走路搖搖晃晃,整天說要去上學。”5月14日,寧夏兒童福利院醫療康復中心康復治療師付媛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年是她成爲康復治療師的第十個年頭,殘障兒童樂樂(化名)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2020年,樂樂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寧夏兒童福利院醫療康復中心接受治療,如今樂樂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

“樂樂是康復中心治癒特殊兒童的一個縮影,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促進特殊兒童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恢復,使其重返社會,提高生存質量。”寧夏兒童福利院醫療康復中心主任李立花說。

今年,寧夏兒童福利院醫療康復中心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獲得這樣的榮譽,靠的是什麼呢?

“打造‘入戶篩查、需求評定、康復治療、家長培訓、跟蹤回訪、輔具配置’六位一體的殘障兒童康復服務模式,是我們工作創新的亮點。”李立花說。寧夏兒童福利院在做好全區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工作的基礎上,發揮醫療康復中心二級專科兒童康復醫院的專業優勢、設施優勢、服務優勢,整合團隊,打造了一支由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特殊教育老師、矯形器裝配工、社工師等7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兒童多專業合作的康復服務團隊。建立了“醫學康復、教育康復、社會康復、康復工程、職業康復”五大兒童康復領域,爲各類殘障兒童提供優質康復服務。

截至目前,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實地走訪,篩查了2000多名殘障兒童,幫助600多名母親掌握康復技能、50多名兒童實現就業、100多名兒童走進校園、100多名兒童實現生活自理,努力實現“康復一個孩子,解困一個家庭”的目標。

六位一體的康復服務模式,爲全面開展殘障兒童母親康復教育計劃、拓展延伸後續家庭康復打牢了基礎。

2016年,寧夏兒童福利院醫療康復中心實施殘障兒童母親康教培訓計劃。“該培訓計劃打破了以往只能在醫院接受專業康復的方式,更注重家長在康復實踐中的作用。”李立花說,中心要求家長全程參與孩子的康復服務過程,康復老師手把手教家長康復技能方法,同時,組織康復老師利用休息時間爲家長集中開展理論和實操培訓,安撫他們的緊張焦慮情緒,給他們講解關於患者病情的科普知識。“殘障兒童的康復是長期的、持續的,只有教會家長康復技能,才能實現持續康復。”李立花告訴記者。

2022年,寧夏兒童福利院醫療康復中心實施的“母親康教免費培訓計劃”項目被中宣部評爲“2021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中的最佳志願服務項目”。

下一步,寧夏兒童福利院醫療康復中心將在吳忠市紅寺堡區等地開展殘障兒童母親康教培訓試點工作,將康復服務資源延伸至村(社區)有需求的殘障兒童家庭,針對困難家庭的殘障兒童,實施項目費用兜底,提供免費康復服務,盡最大可能減少患兒家庭康復成本和經濟負擔,提高殘障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解決困境家庭實際困難,爲殘障兒童融入社會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我希望康復中心以後接收的孩子越來越少,願每一個孩子都遠離病痛,健康快樂地成長。”李立花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