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口日报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求职越来越看重自身兴趣,对个人发展空间、薪资福利等“里子”有了更多关注,这不仅表明毕业生变得更加独立有主见、就业观更加成熟理性,也是社会进步的生动体现。然而,这样的求职观念,很可能会与父母发生分歧。现实中,如何应对就业观念分歧,成为令众多毕业生及其家长头疼不已的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教育期许,本无可厚非,两代人之间在就业观上存在分歧也很正常。但不少毕业生表示,自己与父母的就业观存在差异,使自己求职做选择时容易犹豫不决,无形中增加了就业压力。显然,要想在就业观念上求同存异,需要家长和孩子尊重彼此,主动换位思考,进行有效沟通、相向而行。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这其实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并无标准答案。在如今变动不居的时代,那些看似稳定的工作,谁又能保证永远稳如泰山?即使拥有令别人羡慕的工作,也未必每个人都过得安心、舒心。还应看到,随着就业环境变化,自由职业、新兴职业以及移动办公的兴起,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新形势下,一些家长的认知有限,就业观念已落后于时代,经不起推敲。令人忧虑的是,有少数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甚至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无数事实已证明,好愿望不一定会带来好结果,有的甚至会事与愿违。一些极端案例也警示广大家长:以“为你好”之名过度干涉孩子择业自由,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

对毕业生而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职业都不会埋没人才,关键在于对待职业的态度。事实也表明,当一个人的职业与兴趣相匹配,就会呈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就会带着极大兴趣去钻研业务,创造出更大的职业价值。相应的,其薪资福利待遇的提高、未来成长、职业晋升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反之,“强扭的瓜不甜”,一些人虽然从事着光鲜亮丽的工作,却时常感到心累,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的重要一项是对所从事的工作提不起兴趣,总是硬着头皮做不喜欢的工作,难免会感到痛苦,使工作质效打折扣,导致人生难以出彩。

又是一年毕业季,愿广大毕业生保持良好心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就业岗位,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走稳走好求职就业路。作为家长,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中的孩子已是成年人,要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做到到位不越位,努力为孩子“追梦”做好保障,切勿以“为你好”的名义过度干涉孩子择业,不给孩子额外的压力——这才是真正对孩子的前途负责,也是一个合格家长应有的姿态。

□杨维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