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海口日報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求職越來越看重自身興趣,對個人發展空間、薪資福利等“裏子”有了更多關注,這不僅表明畢業生變得更加獨立有主見、就業觀更加成熟理性,也是社會進步的生動體現。然而,這樣的求職觀念,很可能會與父母發生分歧。現實中,如何應對就業觀念分歧,成爲令衆多畢業生及其家長頭疼不已的問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教育期許,本無可厚非,兩代人之間在就業觀上存在分歧也很正常。但不少畢業生表示,自己與父母的就業觀存在差異,使自己求職做選擇時容易猶豫不決,無形中增加了就業壓力。顯然,要想在就業觀念上求同存異,需要家長和孩子尊重彼此,主動換位思考,進行有效溝通、相向而行。

什麼樣的工作是好工作?這其實是一個開放式問題,並無標準答案。在如今變動不居的時代,那些看似穩定的工作,誰又能保證永遠穩如泰山?即使擁有令別人羨慕的工作,也未必每個人都過得安心、舒心。還應看到,隨着就業環境變化,自由職業、新興職業以及移動辦公的興起,爲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新形勢下,一些家長的認知有限,就業觀念已落後於時代,經不起推敲。令人憂慮的是,有少數家長打着“爲你好”的旗號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甚至剝奪孩子的選擇權,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無數事實已證明,好願望不一定會帶來好結果,有的甚至會事與願違。一些極端案例也警示廣大家長:以“爲你好”之名過度干涉孩子擇業自由,很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得不償失。

對畢業生而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職業都不會埋沒人才,關鍵在於對待職業的態度。事實也表明,當一個人的職業與興趣相匹配,就會呈現出良好的工作狀態,就會帶着極大興趣去鑽研業務,創造出更大的職業價值。相應的,其薪資福利待遇的提高、未來成長、職業晉升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反之,“強扭的瓜不甜”,一些人雖然從事着光鮮亮麗的工作,卻時常感到心累,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的重要一項是對所從事的工作提不起興趣,總是硬着頭皮做不喜歡的工作,難免會感到痛苦,使工作質效打折扣,導致人生難以出彩。

又是一年畢業季,願廣大畢業生保持良好心態,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就業崗位,順利找到心儀的工作,走穩走好求職就業路。作爲家長,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眼中的孩子已是成年人,要充分尊重他們的選擇權,做到到位不越位,努力爲孩子“追夢”做好保障,切勿以“爲你好”的名義過度干涉孩子擇業,不給孩子額外的壓力——這纔是真正對孩子的前途負責,也是一個合格家長應有的姿態。

□楊維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