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宁波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

多部门整合进驻 缩短备案申报时间

中心成立后,推行“吹哨”机制,将出口白名单企业申报、共享法庭、知产申请、快速预审、调查取证、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等多部门职能进行整合进驻,推出商业秘密侵权维权费用补偿保险,进一步缩短知识产权备案和申报时间

本报讯 记者谢佳、通讯员徐超报道:近日,由浙江宁波公安主导的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实体化运作。中心将积极探索“企业吹哨、政府报到,部门吹哨、联动部门报到”机制,加强与市场监管、检法、海关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等资源,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

宁波市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大市、强市,全市现有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5000家,其中上市企业36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面对资本市场、要素保障、科技实力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个别新能源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防范体系不健全。

为有效保护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宁波公安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机制,完善行刑衔接制度,组建知产打击队、知产服务队、知产专家队三支队伍,搭建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和宁波市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系统线下线上两个平台,与企业开展结对。同时,坚持“防在先、防为要”理念,积极探索推广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系统,加大安全宣防工作力度,主动靠前为企业开展体检式、精准化服务,提高企业防范被侵害能力。

据介绍,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成立后,除了“吹哨”机制,宁波警方还会同检法机关、市场监管、海关、律所协会等部门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延伸机制,将出口白名单企业申报、共享法庭、知产申请、快速预审、调查取证、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等多部门职能进行整合进驻,推出商业秘密侵权维权费用补偿保险,进一步缩短知识产权备案和申报时间,现在3至6个月内发明专利就可以获得授权。

不仅如此,早在去年11月,宁波公安就在北仑区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刑事一体化保护工作新机制。试点开展以来,宁波公安累计为100余家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进行商密、网络安全“体检”,形成“风险感知—预警推送—帮扶整改”的风险防控闭环体系,备案企业实现了“零侵害、零发案、零受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持续打造知产保护‘云’平台,设立知产监测、快速申报、安全体检、增值服务、部门联处、知产课堂六大模块,努力帮助企业打造知产刑事保护健康体系,全面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高地。”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副局长瞿波介绍。

2023年,宁波警方共侦办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173起,涉案价值1.14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361名,成功侦破侵犯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商业秘密案等一系列大要案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