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17日,截至美股收盘,爱奇艺股价涨超12%。5月16日,爱奇艺公布了2024年Q1的财报, 喜忧参半。

今年一季度,爱奇艺实现了人民币79亿元的总收入,同比下降5%,其核心业务中的会员服务收入为48亿元,占比总收入超60%,同比下降13%,环比几乎持平。如果说同比的下降,还是因为财报中说的“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那么环比增长的停滞,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此外,在核心业务数据中,爱奇艺选择不再披露会员数等运营数据,而是将月度平均单会员收入(ARM)作为更重要的指标,对此,爱奇艺的官方解释是“不同的会员和等级对应不同的权益和价格,同时也会带来不同的经济价值,因此,仅仅通过某个周期内的会员数来反映会员业务和财务数据的进展是不准确的。”在此之前,爱奇艺公布的季度和年度日均付费会员总数都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爱奇艺的ARM则实现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并在今年Q1创下新高。

无论如何,会员数仍是反映收入规模和市占率的重要数据,包括ARM、会员生命周期以及会员数在内的数据,综合决定了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的会员服务收入表现。

虽然有些不好的信号,但爱奇艺Q1交出的答卷还是不错的,运营利润增长,经营现金流持续为正,除了会员服务外的其他核心业务也都实现增长。

对于如今的爱奇艺来讲,更重要的是,在经过了扭亏为盈的2022年,和成绩最佳的2023年后,要如何保持增长?

降本不能一直持续,爆款也有不定数

降本是互联网行业近几年来的普遍趋势,爱奇艺也不例外,与此同时,走过了跑马圈地时代的长视频平台们之所以能度过“漫长的季节”,降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小。

今年Q1,爱奇艺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5%;销售、一般和行政支出同比下降17%;研发费用则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在此之前,2022年是爱奇艺实现扭亏为盈的转折性的一年,那一年爱奇艺上述三项成本分别同比减少19%、27%和32%。到了“总营收、运营利润、净利润及现金流等核心指标均创历史佳绩”的2023年,爱奇艺的各项成本也只是小幅度的波动。

降本带来了利润,但也有边际效应和风险,过去半年间各大软件频发的技术故障就是佐证。与此同时,爱奇艺也在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过去一个季度,腾讯视频由于《繁华》等爆款作品的带动,长视频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了8%,实现了1.16亿的成绩;阿里大文娱公布的财报则显示由于优酷亏损的收窄,带动了整体亏损的减少。加上入局AI,爱奇艺的成本难以再实现之前的大幅下降。

除了降本以外,爆款作品也是帮助各大视频平台实现收入、盈利、用户数量和用户付费等增长的利器。2023年,爱奇艺在年初就拿出了这一利器——引起全民观看热潮的《狂飙》。据移动数据分析平台QuestMobile相关数据,《狂飙》播放期间,爱艺奇平均每天获得768万增量用户。而2023年Q1的爱奇艺也赚得盆满钵满,核心业务会员服务收入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24%。

爆款作品的威力无疑是巨大的,但谁也不能保证下一部作品一定是爆款,关于爆款背后的规律依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像是曾经花了大力气宣传的《如懿传》,没能打得过同时期的《延禧攻略》,却在今年各大平台的二创视频中实现了翻红,虽然是黑红。而影响力逐年下降的《歌手》却因为中外选手的“惨烈对比”,首秀就赢得了收视第一,助推其背后的芒果超媒股票价格一度上涨超12%。

那么当降本无法一直持续,爆款也有不确定性时,爱奇艺还能如何从竞争中突围?

提质增效、打造品牌,或能助推平台在竞争中突围

在交出今年Q1答卷之际,爱奇艺着重强调AI对于业务的促进作用,以及公司对于AI的重视。

爱奇艺Q1的核心业务数据中并非没有亮点,而这些亮点都与AI息息相关。2024年Q1,爱奇艺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利润为11亿元,运营利润率为14%,创历史新高。此外,其另外两项主营业务,在线广告服务和内容发行的营收分别为15亿元和9.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和27%。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生成式AI赋能运营初见成效,期待利用生成式AI提升头部内容的供给能力,扩展未来增长空间。”而关于在线广告服务和内容发行两项业务的增长,龚宇也将其归咎于生成式AI的应用。

AI风潮下的2023年,OpenAI带来的对于全行业的冲击仍历历在目,今年2月,其凭借文生视频模型Sora又一次带给影视乃至AI行业以震撼,新的一年势必也是被AI颠覆的一年。落实到具体的企业上就体现为AI对于影视行业从视频创造到剧集宣发的提质增效。爱奇艺无疑想乘风而上,但问题在于不只爱奇艺这样想。腾讯视频、优酷和芒果在AI赛道上都有所布局,更不用说腾讯视频和优酷背靠的腾讯和阿里,旗下拥有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和夸克大模型,二者皆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当其拥有的一种优势也是竞争对手的优势时,这种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如今的长视频平台需要面对短视频平台对于用户注意力的抢夺,还要对短视频平台中飞速发展的短剧进行防守,此时此刻,如何持续深挖会员用户的付费潜力,延长会员用户的生命周期成为了更加迫切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内容本身成为了更重要的事,做好原创内容、打造爆款作品以及深挖IP价值将会成为爱奇艺等一众长视频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今年的Q1,虽然没有《狂飙》,但爱奇艺拿出了《我的阿勒泰》,后者也成为了投资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的阿勒泰》是爱奇艺新影视剧厂牌“微尘剧场”下的新作,得到了8.8分的高分,横扫各大媒体报道封面,超越了当前正热的《庆余年》IP第一季7.9的评分,虽然这一成绩还有待检验。更为难得的是,这是爱奇艺继“迷雾剧场”之后,在自己擅长的悬疑赛道外的一次突破,代表着爱奇艺在不同细分赛道中建立品牌的决心和能力。虽然还未有更具体的数据披露,但龚宇在业绩会中给予了《我的阿勒泰》以商业上的肯定,他颇为自得的表示,“不管什么样的内容,成本控制都很重要。《我的阿勒泰》成本控制在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内,所以它的经济效益很好。”

打造厂牌,就可以在更加细分的赛道培养出更加具有品牌忠诚的受众,而这类受众往往具有更高的付费意愿,也是各大视频平台争相争夺的用户。此外,细分赛道中的用户画像会更加清晰和具体,反过来也有助于品牌更好地摸清用户口味,进而打造出爆款作品。包括今年春节期间“动作高手季”和如今的“微尘剧场”,爱奇艺想要将“迷雾剧场”一直复制下去。但这一过程并不会轻松,毕竟前有“迷雾剧场”打造的《隐秘的角落》,后就有腾讯视频“X剧场”的《漫长的季节》。而爱奇艺有了阿勒泰之前,腾讯视频就已经拿出了《繁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