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晓丽 跃龙 仁超

今年母亲节,邹平市民政局开展了一场以“山高海深 寸草春晖”为主题的“围巾妈妈”沙龙座谈活动。

活动中,部分“围巾妈妈”就一年来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情况进行了交流:她们有的多次前往孩子家中,为孩子送去生活物资,解决孩子生活难题;有的与孩子老师保持沟通,时常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掉队”;有的通过陪孩子读书、带孩子旅行等方式,让孩子体会书本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围巾妈妈”对困境儿童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而爱是双向奔赴的,困境儿童对“围巾妈妈”满怀感激,提前为她们准备了手写信和鲜花。

今年是“围巾妈妈”在邹平走过的第四个年头。三年来,邹平市“围巾妈妈”协会吸纳了爱心成员单位30个,聚集会员150余名,募捐善款善物约计30万余元,她们的脚步遍布了全市所有镇村,组织了50多次的关爱帮扶活动,结对帮扶困境儿童2000余人次。在帮扶中,“围巾妈妈”形成了“三化一体”的关爱模式,即始终以困境儿童为中心,打造成员多元化、关爱立体化、赋能常态化的“围巾妈妈”服务模式。

成员多元化,力量更充实。人员组成上,采取“夯实未保队伍、充实职能力量、动员社会资源、融合志勇服务”的模式。吸纳部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成为“围巾妈妈”,落实每月走访行动,掌握辖区内困境儿童的基本情况;吸纳公安、检察、卫健、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同志成为“围巾妈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协助民政部门送返涉案困境儿童20余人,临时监护和救助困境儿童50余人,落实困境儿童就医就学10余次;吸纳社会爱心企业、团体及个人成为“围巾妈妈”成员单位或成员,实施“祝你生日快乐”孤困留守儿童生日蛋糕计划、“光明未来”孤困留守儿童眼健康公益救助项目并开展“爱心护苗·益路同行”重点困境儿童暑期公益训练营活动,“围巾妈妈”与有需求的困境儿童实现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吸纳“晨曦”志愿服务队员成为“围巾妈妈”,为困境儿童提供“云起晨曦 情暖未来”系列志愿服务,衍生“绘本妈妈”“普法妈妈”“心理妈妈”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特长帮扶。

关爱立体化,帮扶更有效。在帮扶过程中,按照“智慧赋能、阵地打造、活动载体”的方式,使“围巾妈妈”覆盖更全面、服务更精准、帮扶更有效。依托未保智慧平台畅通联络渠道,在尊重意愿和保障隐私的基础上,“围巾妈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家庭情况选择帮扶对象,使结对帮扶匹配更高效。依托未保工作站点打造“哆咪屋·农村儿童教育基地”“未检向上·法治护航基地”“铝谷兄弟·围巾妈妈圆桌会”等阵地,“围巾妈妈”更好陪伴困境儿童、交流帮扶心得。依托系列帮扶服务行动,使“围巾妈妈”真正走入困境儿童内心: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围巾妈妈”为困境儿童送物资、献爱心,从物质上帮扶孩子;通过“心理有你”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围巾妈妈”从心理上疏导孩子;通过“圆梦微心愿·点亮新希望”活动,“围巾妈妈”从需求上关注孩子;通过“星期电话”“陪读打卡”,“围巾妈妈”从情感上慰藉孩子。

常态化赋能,运行更持续。在发展壮大中,通过“业务提升、宣传选树、加强保障”等形式,使“围巾妈妈”赋能更充分、干劲更充足、运行更持续。聘请儿童工作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法律家庭教育指导师、法律工作者等师资为“围巾妈妈”开展多场培训,全方面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组织“未保知识擂台赛”,“围巾妈妈”在参与中得到提升锻炼;开展多期“最美‘围巾妈妈’”“最美儿童主任”选树活动,对入选者的事迹进行展播;链接爱心企业捐款捐物,为“围巾妈妈”开展活动、走访困境儿童提供支持保障。

一位困境儿童在信中这样写道:“在遇到您之前,我是无人问津的小花,遇到您之后,我得到爱的阳光雨露,是一朵幸福的花儿,由衷地感谢您,我的‘围巾妈妈’”。“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一直在关心”,这也是“围巾妈妈”存在和继续的意义,让更多的困境儿童成为幸福的花儿,在温暖和关爱中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