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为爱前行 不离不弃

——记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李开桂

本报记者 于悦

李开桂是蛟河市河北街道永祥社区居民,40多年来,她全心全意照顾着继子女、生病的公公和丈夫,她虽有肢体和眼睛残疾,仍然坚持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平凡而伟大的人间真情,用柔弱双肩撑起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1980年,李开桂和退役军人郑金库走进婚姻殿堂。当时郑金库家境贫寒,和前妻离婚后独自带着9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家中老父亲也病倒了,十分艰难。看着一家老小都需要照顾,李开桂迅速担起家庭的重任,每天忙前忙后,悉心照料。

为了多挣点钱给孩子补充营养、给公公治病,李开桂不顾自己肢体和眼睛残疾,到选煤厂干最脏最累的筛选煤石工作,经常加班到天黑。周末选煤厂放假,夏天她一个人上山采红菇娘,拿到集市上售卖;冬天出去打零工,虽然辛苦却毫无怨言。

婚后第二年,公公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李开桂每天坚持为老人喂饭、擦身、换衣服。即使是厂里需要加班,她也会先回家为老人做饭,再急忙赶回厂里加班选煤,自己都顾不得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开桂无怨无悔地照顾了公公7年,直到1987年老人去世。

更让人感动的是,为了能全心全意抚养好两个孩子,李开桂放弃了自己生育的机会,对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家里条件不好,开销又大,李开桂每天都要精打细算。她舍不得吃穿,每次做好吃的都让给老人和孩子,这么多年也没为自己添过一件像样的衣服。“钱得花在刀刃儿上,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些。”

有一年腊月二十九,儿子和女儿回家后抹着眼泪说看到同学有新衣服穿,他们过年也想穿新衣服。看着孩子委屈的泪水,李开桂心疼不已,但是买新衣服太贵了,家里负担不起。于是她去商店买来布料,回家熬了一夜,亲手为两个孩子缝制新衣,满足了他们的小小愿望。看着孩子们穿上新衣时欢呼雀跃的样子,李开桂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虽然是继母,李开桂对两个孩子的爱已经超越了血缘,她用无私的呵护展现着母爱的伟大。在她的悉心教育和用心培养下,两个孩子都特别懂事,女儿也考上了大学。

2003年,李开桂和丈夫总算熬到了退休,本以为可以歇一歇享受退休生活,可不幸又突然降临。郑金库患上了腰脱、肾病、脑血栓,只能卧病在床,还需要常年住院。于是李开桂又开始照顾丈夫,医院家里两头忙。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年操劳的李开桂身体也大不如前,每次给丈夫擦洗完,她都累得满头大汗,可她还是咬牙坚持着……2022年末,郑金库去世,李开桂就这样不离不弃照顾丈夫近20年,送了丈夫最后一程。现如今,两个孩子对李开桂十分孝顺,以拳拳之心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生活的重压没有把李开桂压垮,她反而乐观开朗、坚韧不拔。她不仅在自己的小家庭中任劳任怨,还乐于在社区大家庭中帮助他人。她主动报名成为党员志愿者,还担任楼长、民事调解员、政策宣传员、低保评议员,一心为邻居服务。“李大姐真是好样的!我们非常敬佩,她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大家对她赞不绝口。

面对生活给出的考题,李开桂没有一句怨言,她用真心、真情和真爱呵护着家人,她是孝顺有加的好儿媳,是深明大义的好继母,更是为爱坚守的好妻子。李开桂曾获评“江城好人”,近日荣登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