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爲愛前行 不離不棄

——記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李開桂

本報記者 於悅

李開桂是蛟河市河北街道永祥社區居民,40多年來,她全心全意照顧着繼子女、生病的公公和丈夫,她雖有肢體和眼睛殘疾,仍然堅持用點滴行動詮釋着平凡而偉大的人間真情,用柔弱雙肩撐起一個溫馨幸福的家。

1980年,李開桂和退役軍人鄭金庫走進婚姻殿堂。當時鄭金庫家境貧寒,和前妻離婚後獨自帶着9歲的兒子和6歲的女兒,家中老父親也病倒了,十分艱難。看着一家老小都需要照顧,李開桂迅速擔起家庭的重任,每天忙前忙後,悉心照料。

爲了多掙點錢給孩子補充營養、給公公治病,李開桂不顧自己肢體和眼睛殘疾,到選煤廠幹最髒最累的篩選煤石工作,經常加班到天黑。週末選煤廠放假,夏天她一個人上山採紅菇娘,拿到集市上售賣;冬天出去打零工,雖然辛苦卻毫無怨言。

婚後第二年,公公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李開桂每天堅持爲老人餵飯、擦身、換衣服。即使是廠裏需要加班,她也會先回家爲老人做飯,再急忙趕回廠里加班選煤,自己都顧不得喫。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李開桂無怨無悔地照顧了公公7年,直到1987年老人去世。

更讓人感動的是,爲了能全心全意撫養好兩個孩子,李開桂放棄了自己生育的機會,對兩個孩子視如己出。家裏條件不好,開銷又大,李開桂每天都要精打細算。她捨不得喫穿,每次做好喫的都讓給老人和孩子,這麼多年也沒爲自己添過一件像樣的衣服。“錢得花在刀刃兒上,他們比我更需要這些。”

有一年臘月二十九,兒子和女兒回家後抹着眼淚說看到同學有新衣服穿,他們過年也想穿新衣服。看着孩子委屈的淚水,李開桂心疼不已,但是買新衣服太貴了,家裏負擔不起。於是她去商店買來布料,回家熬了一夜,親手爲兩個孩子縫製新衣,滿足了他們的小小願望。看着孩子們穿上新衣時歡呼雀躍的樣子,李開桂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雖然是繼母,李開桂對兩個孩子的愛已經超越了血緣,她用無私的呵護展現着母愛的偉大。在她的悉心教育和用心培養下,兩個孩子都特別懂事,女兒也考上了大學。

2003年,李開桂和丈夫總算熬到了退休,本以爲可以歇一歇享受退休生活,可不幸又突然降臨。鄭金庫患上了腰脫、腎病、腦血栓,只能臥病在牀,還需要常年住院。於是李開桂又開始照顧丈夫,醫院家裏兩頭忙。隨着年齡的增長,多年操勞的李開桂身體也大不如前,每次給丈夫擦洗完,她都累得滿頭大汗,可她還是咬牙堅持着……2022年末,鄭金庫去世,李開桂就這樣不離不棄照顧丈夫近20年,送了丈夫最後一程。現如今,兩個孩子對李開桂十分孝順,以拳拳之心報答她的養育之恩。

生活的重壓沒有把李開桂壓垮,她反而樂觀開朗、堅韌不拔。她不僅在自己的小家庭中任勞任怨,還樂於在社區大家庭中幫助他人。她主動報名成爲黨員志願者,還擔任樓長、民事調解員、政策宣傳員、低保評議員,一心爲鄰居服務。“李大姐真是好樣的!我們非常敬佩,她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大家對她讚不絕口。

面對生活給出的考題,李開桂沒有一句怨言,她用真心、真情和真愛呵護着家人,她是孝順有加的好兒媳,是深明大義的好繼母,更是爲愛堅守的好妻子。李開桂曾獲評“江城好人”,近日榮登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