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的基因裏似乎深深地刻下了對燒餅的鐘愛,這種美食在他們心中佔據着特殊的地位。

在南京待了多少年,身邊認識的南通人,不管喫了多少個鴨油酥燒餅,他們對南通燒餅的熱愛始終無法改變。

每次小長假回南通,都要去尋找那家老字號的燒餅店,品嚐一些正宗的南通燒餅是必須的,而且還得把幾十個燒餅打包帶回南京。

在心念相思之際,不妨將食慾之物儲存起來,待到胃口來襲時,再放入烤箱中烘焙,以此尋求心靈上的慰藉。

老蔡的兒子,典型的南通人,胃口似乎與燒餅有着莫大的關聯。

老蔡和他的妻子老繆都來自東部地區。老蔡是工廠退休人員,而老繆是一名退休教師。

他們已經在南京生活了20多年,每天都圍繞着龍江河轉悠,生活的核心始終是“照顧孫女”。

直到他們的孫女長大並出國唸書,年近70歲的老兩口才開始認真考慮如何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有意義。

南通燒餅店於兩年前在南京東寶路與清江路交叉口向東100米處開業。

狹小的門臉上只有一個小烤燒餅缸爐,佔據了大部分空間。

裏面空間狹小,只夠容納一個操作檯。

小小的燒餅店雖然規模不大,但其優點顯而易見。

對於領着退休工資重新創業的老兩口來說,每月兩三千的房租開銷,根本沒有給他們經營的壓力。

把燒餅製作變成了一種愉快的時間消遣活動。

蝦籽燒餅是當地的特色,尤其在東臨海岸的地區。

將熟面和豬油混合成油酥,然後包入蝦籽、油渣和蘿蔔絲拌勻的餡料。

塗抹水在表面,然後塗抹上芝麻,並將其貼附在缸爐內壁進行烤制。

南通燒餅的忠實愛好者會認爲,缸爐纔是傳統正統的做法,而電烤箱則被視爲異端做法!

在爐邊蹲下,等待燒餅兩面輕微泛黃,迅速撕開,發現蘿蔔絲晶瑩剔透,蝦籽清晰可見。

相信我,這口鹹香酥的誘人美味,沒有一個南通人能夠抗拒。

老蔡和老繆都已經年過七旬,他們守着一家燒餅小店,每天從早上6點半忙到晚上6點半纔打烊。

東寶路上,小喫店比比皆是,早餐選擇豐富多樣。

因此,燒餅在下午反而更加受歡迎。

店裏有桂花糖燒餅,這是甜食愛好者的另一個選擇,除了蝦籽燒餅。

老蔡曾經遇到一個來自泰州的人,他向他提出定做甜鹹混合口味的龍虎鬥。

當然,大部分前來品嚐燒餅的客人都是來自南通的本地人。

可以這樣說,老蔡南通燒餅店裏聚集了大量南通人。

這些在南京生活的南通人,前來的唯一目的就是“享用燒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