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茂颖

走进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的一家智慧餐厅,顾客只需根据语音提示,就能在智能点餐系统上轻松完成下单。不到一分钟,新鲜烹制的美食便由一台机器人递至取餐窗口。如此简便快捷的智慧餐厅是云南大理农产品加工科技小院聚焦云南特色农产品加工需求的一个缩影。

2023年,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云南农垦集团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云南大理农产品加工科技小院”,从此,他们便在大理洱海边探索云南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科技小院的师生们通过文献阅读、实验探索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断践行新技术突破与传统工艺升级的双向发展。针对大理洱海流域的优质水稻,团队取得了大米制品初加工与精深美食加工的全方位技术突破,重点实现大米制品低成本、高品质初级产品创制,不断推动云南传统食品制造向现代化、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变。目前,已开发速冻叶儿粑、方便米线等系列产品,不仅为当地农民拓宽了收入渠道,也增强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据科技小院团队负责人易俊洁介绍:“从海拔6700米高原到76.4米河谷的自然环境,大跨度海拔、小区域气候、26种民族文化,造就了云南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进而成就了食材的丰富性。同时,致力于打造 ‘高原特色食品’的云南,让这个年轻的团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为了将科研成果最大化地服务于云岭大地,易俊洁带领团队成员们深入当地农户和企业进行原料和产品调研,并与他们建立了互信机制,准确地把握了影响当地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技术痛点,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科技小院已建立了一个云南农产品加工智慧体验中心,配备了包括智能粉面机器人、智能盖饭机器人、智能杂粮粥机器人在内的多种智能化美食加工设备,有效提升了当地的食品加工能力。结合云南的饮食特色,团队还开发了多款预包装复合汤料新产品,如大酥牛肉、菌菇鸡汤、傣味酸汤、酸木瓜火腿等,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碰撞,原生态食品资源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把云南绿色食品加工品质做到可控、更优,实现现代化、智能化,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团队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 易俊洁坦言,这样的实践也培养了学生“知农、爱农、兴农”的家国情怀,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思维和扎实可行的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院虽小作用却大,昆明理工大学的师生们正努力运用科技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绘制青春的图景,科技创新也推动“吹风、看海、品美食”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更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