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巴中日報巴中市第三中學初二·一班鄧小溪

山村,靜謐的空氣使人有了幾分倦意。步入竹林,人與竹俱醉山間。

空山褪去一身青翠,披上墨染的沉,只剩山頭一片赤紅的暈光。松間明月,石上清泉,這是王維留戀的空山。在這番寧靜下,忽嗅蘭香。

循香而去,一株亭亭的蕙蘭,靜立於爬滿青苔的巖縫間。生在如此幽寂的山谷中,不細心還真難發現這潔白的生靈,在暗香浮動中閃着光。

她不急不躁,兩片狹長的綠葉從石縫間抽出,輕輕舒展開來,優雅而從容。柔韌的枝莖努力向上挺着,如玉的花瓣點綴其間,彷彿從天而降的蝴蝶吻着花枝。她不如牡丹的熱烈張揚,也沒有金桂的嬌小玲瓏,高貴而淡雅地開着,就算無人知曉也毫不在意。

恍惚中,我似瞥見一位超凡脫俗的絕美仙姝,冷豔孤傲地立於風中。望着她的美麗,我忽有一絲遺憾,爲的是她鮮爲人知的美與深深的寂寞,是否應將她帶回塵世,與世人共賞她的美麗、共享她的清香?

徘徊甚久,我終是否定了這個想法。蘭花開放本就是爲自己而開,她從不渴求世俗的眼光。愛默生說:“如果眼睛生來就是爲了觀看,那麼美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蘭花並不是虛擲她的美,而是獨自享受這浮世清歡、細水流長。

不禁想起那避世而居的隱者,還有那遺世獨立的高士,他們身陷污濁亂世,卻保持着內心的澄澈高潔;他們避世幽居,無人問津,仍能保持內心的平和悠然;他們身處逆境窮途,亦能夠瀟灑達觀。他們不就是那潔白的蘭花嗎?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始終靜待清風,十里幽香。

空谷幽蘭,從不因爲無人欣賞就放棄自己的美麗與芬芳;人生在世,也不能因無人讚賞而放棄自己的純真與善良。

做一枝孤傲的蘭花,在一個高潔寧靜的世界,等待清風輕拂,暗送蘭香。(指導教師:蔣思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