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毛慧娟 报道组 蒋君 毛志成 通讯员 吴俊楠 王洁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结果,江山市等56个县(市、区)位列其中。

近年来,部分地方出现的“大校额”“大班额”“择校热”等现象备受社会关注。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山到底做对了什么,才能通过认定,取得这一荣誉?

软硬兼施做好教育均衡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地方教育部门面临的问题是处理好城乡软硬件设施、师资要素两大资源分配的难题。

在江山,新建学校满足生源需求是破局之路。2022年至今,该市累计实施义务教育基本建设项目19个,共建有学校15所。其中,13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现代化学校,数量排名衢州6县(市、区)第一。

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差异是关键之一。江山探索建立集团化教育联盟,形成“老校带新校、强校带弱校、城区带农村”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截至目前,江山已建成教学联盟15个,覆盖全市域范围所有学生。

在城区,江山通过实施“一校两区”办学模式,新设实验小学文苑校区、中山小学文溪校区,有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而对于师资相对匮乏的农村学校,江山采取教师下乡支教、进城锻炼、交流轮岗、城乡互派、集团派遣、“走教”和“送教”等多种形式,盘活师资,优先保障农村、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校需求。同时,江山市大幅度提高农村特岗教师津贴,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近几年来,每年有超100名教师赴农村交流轮岗,其中优秀骨干教师占比50%以上。

几年下来,江山市教育成绩斐然:先后于2020年、2021年获得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A等、省基础教育生态监测A等成绩,是衢州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2023年度基础教育生态监测指数得分89.08分,居衢州第一、全省第四,教育满意度连续3年高于全省、衢州平均水平。

三年超40亿元教育投入

每到上下学时间,一辆辆黄色的校车在山野之间穿行,成为江山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城乡校车服务,就是江山市保障乡村学生上学的惠民措施。自从2006年开始,江山教育局以“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开展学生接送服务,累计开通城乡校车接送专线133条,设置接送站点550余个,全面解决学生上下学接送难题,提高学生安全出行水平,目前已遍及江山所有的乡镇。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江山市在经济下行、财政趋紧的巨大压力下,依然推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十条”。近三年,该市累计投入教育经费42.29亿元,投入强度居衢州各县(市、区)首位,其中农村学校财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

除了资金投入以外,部门机构的定向帮扶也是江山弥补城乡教育差距的举措之一。江山市建立了市领导挂联服务机制,推行“名誉校长”结对联系学校制度。比如,江山市水利部门“名誉校长”帮助其结对的农村学校改造公共卫生间,安装节能型水箱,筹集50万元提升校园环境文化;江山市残联“名誉校长”多次到培智学校谋划推进户外全自动有轨升降电梯、卫生间无障碍改造等工作……

截至目前,江山市80名部门“一把手”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凝聚各方合力补齐学校发展短板400多个,共筹集办学资金8000余万元。

用好数字教育金钥匙

如今,科技力量正在重塑未来教育格局。数字技术聚合了分散的优质资源,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助力智慧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江山市也聚力用好数字教育技术,更好弥补城乡教育差距。

“巴黎圣母院的房顶着火了,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如何进行修缮呢?”这是江山实验小学的美术老师通过视频,给江山市塘源口乡的小学生们上课的场景,也是江山智慧课堂上的一景。

智慧课堂是通过城里班级和农村班级相互结对,运用互联网同上一堂课的形式,共享教育资源。自2017年以来,江山市就开始推行城乡共享课堂,特别是2018年后实施了信息化三年行动。如今,江山所有的乡镇都实现了宽带全覆盖,即使是在塘源口、张村这些偏远的乡镇,1秒钟上网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基于数字宽带基础服务的铺设,智慧化教育在江山市开展顺利。一块屏幕,让教育资源从城里走进了大山,推动了教育均衡。

截至目前,江山市累计建有“录播教室”“创客空间”“智慧教室”等新型数智教学空间483个,实现全市中小学全覆盖;搭建云上课堂、云上教研、云上实践等系统,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教学质量,成为衢州地区率先获评“浙江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区”和“浙江省大数据精准教学实验区”称号的县(市、区)。

江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相告,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评价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等四个方面32个评价指标。江山市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成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