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法治时报张建征

整理内务,收拾物品,偶然在箱底翻出了一个手绘小碗,还是之前同事外地旅游在当地市场买来送我的。一晃,这小小的一只碗竟在身边待了数年。再见是缘分,索性将其置于办公室办公电脑旁,当个摆设。

不承想,不出几日,别针、燕尾夹等日常的鸡零狗碎把小碗塞得满满当当。明明是件小手工,却活生生被我当成了收纳盒。同事们看见了,说什么的都有,“高级”“物尽其用”,细想一层,它属实承担了原本不属于它的“委屈”。于心不忍,我赶忙清理一番,拒绝盛放它物,保持“四大皆空”。伏案之余顺手把玩,遥想是哪位创造了它,是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是涉世未深的顽童?他(她)对它的创造是否满意呢?不得而知,但这片刻臆想却成了我极好的放松消遣,还给了我些许启发和感想。

保持职业敬畏。民以食为天,大到一国,小到一民,穿衣吃饭都是头等大事。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要以敬畏心善待自己的职业,善待自己的单位,珍惜工作机遇,因为它不仅仅是“领工资”的地方,更是我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保障。因此,我们要对得起付出,对得起自己,问心无愧端好自己的“饭碗”。

涵养“清零”心态。任何个体都生活在社会关系网之中,工作让我们与他人产生交集、互动,特定的时空限制让我们从陌生到了解,进而熟悉。不可否认,我们多数人都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习以为常的工作流程、平淡无奇的工作内容都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对于法院工作而言,每一个案子都是鲜活的,对当事人都赋予着特定意义。作为法院干警,要时刻涵养“清零”心态、保持“空碗”思维,严谨审慎对待每一个司法案件、审理报告、工作方案,尽职尽责做好分内之事,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

品尝哲理人生。存在即合理,千里外的手绘小碗到了我手上,作为一份友情见证,被我赋予特别的情感价值,可谓盈樽海量情。于实用主义者而言,一只碗的价值几何往往是由其容量大小决定的,正所谓“有容乃大”,但转念细想,一只碗的容量不是由它的实物外在反而是它看不见摸不着的“空的”部分决定的,眼见不一定为实。这提醒我们,要有辩证思维,做到“君子不器”,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立身之地,因为我们今天怎样,生活氛围就怎样,改变从自身开始,从手边的事情做起,我想态度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万事皆如此。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