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山西东方资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园区一角 (山西东方资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 本报记者 白雪

山西东方资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其135MW超超临界煤气综合利用分布式发电项目经过升级改造,现利用厂内富余的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电炉煤气,建设了1台480t/h超超临界煤气锅炉、1台135MW中间一次性再热凝汽式汽轮机、1台135MW发电机组及配套设施。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发电技术,每小时发电能力达到13.5万千瓦时,年创造价值高达5.08亿元,发电能耗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是稷山县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2024年4月,山西省能源局确定稷山县为全省首个“创新合同能源管理促进区域能量优化”整县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示范试点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稷山县坚持当好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落实“双碳”目标的推动者、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先行者。

工业基础好,开展试点具有先天优势

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在工业企业聚集区开展节能诊断,以市场化手段布局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领先、节能效果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使区域内能源生产、传输、转换、消纳融于一体,通过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实现全区域能源及余能“吃干榨净”,同时节能服务机构和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节能运行成本,还可以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快速升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为何选择稷山县作为试点?“主要是因为稷山县工业基础好。”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稷山县是山西南部重要的现代煤焦化冶产业基地,有1个山西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合金冶炼、精细化工、彩印包装、超硬材料4条传统产业链条和碳基新材料、废旧资源循环再利用2条新兴产业链条。园区内基础配套完善、企业布局集约、产业链条完整,是首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省级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拥有国家级工业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工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区、省级化工园区等多个优势平台,具有开展试点工作的先天优势。

与此同时,稷山县工业体量比较大,拥有各类工业企业500余家,重点用能企业15家,每年能源消耗大、强度高、需求旺盛,迫切需要通过开展试点工作降低能耗,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能耗空间。在王润看来:“试点工作不仅是一次有益探索,更是一次重大机遇。”

采取“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专家诊断”工作机制

自试点确定以来,稷山县采取“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专家诊断”的工作机制,全力做好人员培训、资料收集、数据汇总等各项基础工作,前期编制工作和现场诊断即将完成。稷山县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玉泉告诉本报记者:“全部实施后,预计年可形成节能能力约3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75万吨,为稷山县完成节能降碳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稷山县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

以山西阳煤丰喜泉稷能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的合成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将合成循环水2台循环水泵替换为高效节能循环水泵,改造完成后,全年节电量约为520万千瓦时,折合标煤639.08吨,每年可为公司节省159.8万元左右。污水处理和脱硫节能风机改造项目用4台高效节能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替代污水处理和脱硫装置的6台罗茨风机,改造完成后,每天可节电4000千瓦时左右,全年可节电132万千瓦时,折合标煤162.2吨,每年可为公司节省26.4万元左右。尿素高调水余热回收驱动一台热水型溴化锂项目,则充分回收利用尿素高调水(137℃,350t/h)的余热驱动一台制冷量450万kCal/h热水型溴化锂机组。该机组投运后,可以停运一台蒸汽型溴化锂机组,可节约0.5MPa蒸汽8t/h,年共计节约蒸汽57600吨,折合标煤5414.4吨,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864万元。

据杨玉泉介绍,稷山县综合全县产业特点、发展规划、资源禀赋、项目布局、能源消费和水资源消费情况、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节能节水潜力等,结合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节水诊断结果,研究提出稷山县区域能量系统优化方案,邀请国家节能中心和企业联合实施适合实际、可推广、可借鉴、可操作示范项目,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实现互为依托、互补共赢;与此同时,汇总形成稷山区域能量系统优化典型做法和经验,促进稷山县能耗双控和碳减排目标任务完成,为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两大挑战:企业能耗计量欠缺和人员技术受限

对于稷山县来说,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是一个新课题,虽然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企业能耗计量欠缺和人员技术受限是目前面临的两大挑战。王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的开展进度。”

为此,稷山县积极应对、采取措施、对上争取,副县长孙贵明多次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赴国家节能中心对接汇报工作,研究确定合同能源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节水诊断和区域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并邀请国家节能中心赴稷山县重点用能单位现场调研3次、业务培训5次,为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理清了工作思路。同时,稷山县立足重点用能企业集中性和区域性的实际,按照国家节能中心专家组提供的资料清单,组织全县15家重点用能单位收集完善资料4次,全面准确收集各重点用能单位的产品产量、工艺流程、能源消耗、能源计量、水资源消耗和处理设施、重点用水系统等节能节水基本情况,为专家组现场诊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王润告诉本报记者:“下一步,稷山县将全力推进、加快进度,尽快形成一批节能效果好、能源互补强、经济效益高的项目,让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受益,努力在先行先试中立标杆、作示范,形成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稷山模式。”

一是全力以赴高效推进。积极配合国家节能中心工作安排,做到无缝对接,实时沟通请教,进一步完善现场诊断各项数据,加快推进节能节水诊断报告和区域能量系统优化方案编制进度,形成一批节能效果好、能源互补强、经济效益高的项目,让重点用能单位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受益。

二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根据国家节能中心专家组现场诊断反馈意见,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借助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契机,对现有能源消费结构提档升级,推动分行业分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促进能效水平的提高和能耗强度的降低,挖掘出更多的能耗空间,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三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节能效果突出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及时进行汇总,总结稷山县区域能量系统优化的实践经验,形成合同管理工作的稷山模式,为加快推进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