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改革報

山西東方資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園區一角 (山西東方資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 本報記者 白雪

山西東方資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其135MW超超臨界煤氣綜合利用分佈式發電項目經過升級改造,現利用廠內富餘的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和電爐煤氣,建設了1臺480t/h超超臨界煤氣鍋爐、1臺135MW中間一次性再熱凝汽式汽輪機、1臺135MW發電機組及配套設施。該項目採用國內先進發電技術,每小時發電能力達到13.5萬千瓦時,年創造價值高達5.08億元,發電能耗指標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這是稷山縣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一個典型案例。2024年4月,山西省能源局確定稷山縣爲全省首個“創新合同能源管理促進區域能量優化”整縣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項目示範試點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稷山縣堅持當好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者、落實“雙碳”目標的推動者、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先行者。

工業基礎好,開展試點具有先天優勢

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過在工業企業聚集區開展節能診斷,以市場化手段佈局實施一批技術水平領先、節能效果突出、示範效應明顯的項目,使區域內能源生產、傳輸、轉換、消納融於一體,通過多能互補、梯級利用實現全區域能源及餘能“喫幹榨淨”,同時節能服務機構和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通過這種模式,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節能運行成本,還可以大幅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結構優化,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快速升級,爲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

爲何選擇稷山縣作爲試點?“主要是因爲稷山縣工業基礎好。”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稷山縣是山西南部重要的現代煤焦化冶產業基地,有1個山西省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經形成了合金冶煉、精細化工、彩印包裝、超硬材料4條傳統產業鏈條和碳基新材料、廢舊資源循環再利用2條新興產業鏈條。園區內基礎配套完善、企業佈局集約、產業鏈條完整,是首批國家級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省級綠色低碳循環示範園區,擁有國家級工業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省級工業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區、省級化工園區等多個優勢平臺,具有開展試點工作的先天優勢。

與此同時,稷山縣工業體量比較大,擁有各類工業企業500餘家,重點用能企業15家,每年能源消耗大、強度高、需求旺盛,迫切需要通過開展試點工作降低能耗,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騰出更多能耗空間。在王潤看來:“試點工作不僅是一次有益探索,更是一次重大機遇。”

採取“政府引領+市場主導+專家診斷”工作機制

自試點確定以來,稷山縣採取“政府引領+市場主導+專家診斷”的工作機制,全力做好人員培訓、資料收集、數據彙總等各項基礎工作,前期編制工作和現場診斷即將完成。稷山縣發展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玉泉告訴本報記者:“全部實施後,預計年可形成節能能力約30萬噸標準煤,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約75萬噸,爲稷山縣完成節能降碳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稷山縣在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實現環境和經濟效益雙贏。

以山西陽煤豐喜泉稷能源有限公司爲例,該公司的合成循環水系統節能改造項目將合成循環水2臺循環水泵替換爲高效節能循環水泵,改造完成後,全年節電量約爲520萬千瓦時,摺合標煤639.08噸,每年可爲公司節省159.8萬元左右。污水處理和脫硫節能風機改造項目用4臺高效節能空氣懸浮離心鼓風機替代污水處理和脫硫裝置的6臺羅茨風機,改造完成後,每天可節電4000千瓦時左右,全年可節電132萬千瓦時,摺合標煤162.2噸,每年可爲公司節省26.4萬元左右。尿素高調水餘熱回收驅動一臺熱水型溴化鋰項目,則充分回收利用尿素高調水(137℃,350t/h)的餘熱驅動一臺製冷量450萬kCal/h熱水型溴化鋰機組。該機組投運後,可以停運一臺蒸汽型溴化鋰機組,可節約0.5MPa蒸汽8t/h,年共計節約蒸汽57600噸,摺合標煤5414.4噸,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864萬元。

據楊玉泉介紹,稷山縣綜合全縣產業特點、發展規劃、資源稟賦、項目佈局、能源消費和水資源消費情況、二氧化碳排放情況、節能節水潛力等,結合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節水診斷結果,研究提出稷山縣區域能量系統優化方案,邀請國家節能中心和企業聯合實施適合實際、可推廣、可借鑑、可操作示範項目,使合同能源管理成爲企業降本增效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實現互爲依託、互補共贏;與此同時,彙總形成稷山區域能量系統優化典型做法和經驗,促進稷山縣能耗雙控和碳減排目標任務完成,爲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起到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兩大挑戰:企業能耗計量欠缺和人員技術受限

對於稷山縣來說,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是一個新課題,雖然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企業能耗計量欠缺和人員技術受限是目前面臨的兩大挑戰。王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工作的開展進度。”

爲此,稷山縣積極應對、採取措施、對上爭取,副縣長孫貴明多次帶領相關工作人員赴國家節能中心對接彙報工作,研究確定合同能源管理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節水診斷和區域能量系統優化項目,並邀請國家節能中心赴稷山縣重點用能單位現場調研3次、業務培訓5次,爲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理清了工作思路。同時,稷山縣立足重點用能企業集中性和區域性的實際,按照國家節能中心專家組提供的資料清單,組織全縣15家重點用能單位收集完善資料4次,全面準確收集各重點用能單位的產品產量、工藝流程、能源消耗、能源計量、水資源消耗和處理設施、重點用水系統等節能節水基本情況,爲專家組現場診斷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王潤告訴本報記者:“下一步,稷山縣將全力推進、加快進度,儘快形成一批節能效果好、能源互補強、經濟效益高的項目,讓企業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受益,努力在先行先試中立標杆、作示範,形成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稷山模式。”

一是全力以赴高效推進。積極配合國家節能中心工作安排,做到無縫對接,實時溝通請教,進一步完善現場診斷各項數據,加快推進節能節水診斷報告和區域能量系統優化方案編制進度,形成一批節能效果好、能源互補強、經濟效益高的項目,讓重點用能單位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受益。

二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根據國家節能中心專家組現場診斷反饋意見,引導重點用能單位藉助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契機,對現有能源消費結構提檔升級,推動分行業分領域節能降碳改造,促進能效水平的提高和能耗強度的降低,挖掘出更多的能耗空間,確保完成市裏下達的能耗雙控目標任務。

三是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對節能效果突出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及時進行彙總,總結稷山縣區域能量系統優化的實踐經驗,形成合同管理工作的稷山模式,爲加快推進山西省能源革命綜合改革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