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让启功受益终生的三点“忠告”

⊙姚秦川 文 弘艺 供图

陈垣和启功

陈垣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曾担任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等职。在教授过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比如陈述、姚从吾、启功等。其中,陈垣对启功的教导可以说最为关心。

陈垣比启功大32岁,两人除了师生关系外,也可以用“忘年交”来形容。在启功21岁那年,经陈垣引荐,启功开始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启功在那里只教了短短两年时间即遭解聘,原因是有人认为他“不够中学教员资格,授课也不受学生的欢迎”。

对于这种有点“瞧不起人”的看法,陈垣内心有些不悦,他认定以启功的才华,绝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时间不长,陈垣又安排启功去辅仁大学教一年级的国文。这一次,为了保险起见,陈垣特地给启功“面授机宜”,对他提出了成为优秀教师的三点“忠告”。

陈垣首先给启功谈到了如何对待优差生的问题,他讲道:“作为教师,我们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要以鼓励夸奖为主。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出他们一小点的好处,加以夸奖。”

随后陈垣告诫启功:“在教某一课书时,一定要把这一课的各个方面先要自己预备到,设想学生问什么,自己如何解答。在批改作文时,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写一篇,改多了他们也不看,要改重要的关键处。”听了先生的前两条教诲,启功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最后,陈垣让启功一定要牢记最后一点:“讲课时,一定要学会疏通课堂气氛。你总在台上坐着,学生总在台下听着,成了套子。学生们打呵欠,或者在抄别人的作业,你讲得再多也是白搭。不但作文课要在学生座位间走走,讲课时,写了板书之后,你也可下讲台看看。既能回头看看自己板书的效果如何,也能看看学生会记不会记。有不会写的或写错的字,在他们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出来。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就连旁边的人一定也会感兴趣,想请你指导他们。更主要的是,这样做可以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提高教学质量。如此一来,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正是陈垣给出的这三点“忠告”,为启功指明了授课方向。从那之后,他将陈垣的教导运用到实践当中,果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他的课也由之前的“门前冷落”变成了座无虚席。而启功也从一名教书“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后来,启功也总是心怀感恩地说,陈垣先生的那三点“忠告”让自己受益终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