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閩南日報

讓啓功受益終生的三點“忠告”

⊙姚秦川 文 弘藝 供圖

陳垣和啓功

陳垣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教育家,曾擔任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等職。在教授過的學生中,許多人後來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比如陳述、姚從吾、啓功等。其中,陳垣對啓功的教導可以說最爲關心。

陳垣比啓功大32歲,兩人除了師生關係外,也可以用“忘年交”來形容。在啓功21歲那年,經陳垣引薦,啓功開始在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教國文。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啓功在那裏只教了短短兩年時間即遭解聘,原因是有人認爲他“不夠中學教員資格,授課也不受學生的歡迎”。

對於這種有點“瞧不起人”的看法,陳垣內心有些不悅,他認定以啓功的才華,絕對能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時間不長,陳垣又安排啓功去輔仁大學教一年級的國文。這一次,爲了保險起見,陳垣特地給啓功“面授機宜”,對他提出了成爲優秀教師的三點“忠告”。

陳垣首先給啓功談到了如何對待優差生的問題,他講道:“作爲教師,我們萬不可有偏愛、偏惡,萬不許譏誚學生,要以鼓勵誇獎爲主。不好的學生,包括淘氣或成績不好的,都要盡力找出他們一小點的好處,加以誇獎。”

隨後陳垣告誡啓功:“在教某一課書時,一定要把這一課的各個方面先要自己預備到,設想學生問什麼,自己如何解答。在批改作文時,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寫一篇,改多了他們也不看,要改重要的關鍵處。”聽了先生的前兩條教誨,啓功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最後,陳垣讓啓功一定要牢記最後一點:“講課時,一定要學會疏通課堂氣氛。你總在臺上坐着,學生總在臺下聽着,成了套子。學生們打呵欠,或者在抄別人的作業,你講得再多也是白搭。不但作文課要在學生座位間走走,講課時,寫了板書之後,你也可下講臺看看。既能回頭看看自己板書的效果如何,也能看看學生會記不會記。有不會寫的或寫錯的字,在他們座位上給他們指點出來。對於被指點的人,會有較深的印象,就連旁邊的人一定也會感興趣,想請你指導他們。更主要的是,這樣做可以和學生們打成一片,提高教學質量。如此一來,相信你一定會成爲一名合格的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正是陳垣給出的這三點“忠告”,爲啓功指明瞭授課方向。從那之後,他將陳垣的教導運用到實踐當中,果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他的課也由之前的“門前冷落”變成了座無虛席。而啓功也從一名教書“門外漢”成長爲一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後來,啓功也總是心懷感恩地說,陳垣先生的那三點“忠告”讓自己受益終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