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记者 葛玲燕

3年前,路宗岳刚参加工作时,从未想过自己的职业会有今天这么一个时髦的名字——人工智能训练师。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新兴职业,指的是在人工智能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数据库管理、算法参数设置、人机交互设计、性能测试跟踪及其他辅助作业的人员。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人工智能的老师,通过“调教”人工智能产品,让产品更“懂”人,更好地为人提供服务。

目前,人工智能训练师已被纳入国家级职业分类目录,成为重要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技能人才种类。

路宗岳所在的杭州智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细胞病理AI诊断的高科技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诊断系统,可对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图像采集、定位、预分类及统计,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

“在还没有这项技术前,需要专业的医生通过查看片子判断是否有病变细胞、病变细胞在哪里。现在,这个工作靠人工智能就能完成,可有效解决骨髓细胞病理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大大降低看病成本,让病人看病更方便。”路宗岳介绍,他的工作就是不断训练计算机,提高其识别、定位病变细胞的能力。

怎么训练?其实就是写代码——一份枯燥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路宗岳的上班日常,就是和各种数据打交道:确定AI大模型的应用后,首先收集相关数据样本,然后清洗、标注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AI大模型能识别的语言,再将数据“喂”给人工智能学习,接下来就是进行性能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模型参数,直到AI模型达到满意的性能水平。

“数据标得越详细、越具体,训练的模型就越聪明。”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数学专业毕业的路宗岳,对数据有一种“天然”的喜欢。“从事这份工作最有趣的一个地方就是,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尝试人工智能应用的无数可能性。”路宗岳觉得,用自己的喜欢和擅长推动新技术运用到医学实践、为百姓造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边训练计算机学习,另一边路宗岳也在“训练”自己学习更多知识——

“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止境,我们训练师的学习也没有止境。”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比赛等方式,路宗岳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在2023年萧山区“互联新时代、智赋新未来”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竞赛中,通过激烈比拼,路宗岳获得一等奖,并被授予萧山区“技术能手”称号和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杭州的自然与人文都美,且拥有广阔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沃土,为我们青年从业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成才机会,在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我感到非常幸福,且充满期待!”当被问起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规划时,这位“00后”北京大男孩笑着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