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記者 葛玲燕

3年前,路宗嶽剛參加工作時,從未想過自己的職業會有今天這麼一個時髦的名字——人工智能訓練師。

人工智能訓練師是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廣泛應用而產生的新興職業,指的是在人工智能產品實際使用過程中進行數據庫管理、算法參數設置、人機交互設計、性能測試跟蹤及其他輔助作業的人員。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人工智能的老師,通過“調教”人工智能產品,讓產品更“懂”人,更好地爲人提供服務。

目前,人工智能訓練師已被納入國家級職業分類目錄,成爲重要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技能人才種類。

路宗嶽所在的杭州智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細胞病理AI診斷的高科技企業,其自主研發的骨髓細胞形態學分析診斷系統,可對骨髓有核細胞進行圖像採集、定位、預分類及統計,爲臨牀提供輔助診斷。

“在還沒有這項技術前,需要專業的醫生通過查看片子判斷是否有病變細胞、病變細胞在哪裏。現在,這個工作靠人工智能就能完成,可有效解決骨髓細胞病理醫生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也可以大大降低看病成本,讓病人看病更方便。”路宗嶽介紹,他的工作就是不斷訓練計算機,提高其識別、定位病變細胞的能力。

怎麼訓練?其實就是寫代碼——一份枯燥又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路宗嶽的上班日常,就是和各種數據打交道:確定AI大模型的應用後,首先收集相關數據樣本,然後清洗、標註數據,並將數據轉化爲AI大模型能識別的語言,再將數據“喂”給人工智能學習,接下來就是進行性能訓練,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模型參數,直到AI模型達到滿意的性能水平。

“數據標得越詳細、越具體,訓練的模型就越聰明。”從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數學專業畢業的路宗嶽,對數據有一種“天然”的喜歡。“從事這份工作最有趣的一個地方就是,可以運用這些數據嘗試人工智能應用的無數可能性。”路宗嶽覺得,用自己的喜歡和擅長推動新技術運用到醫學實踐、爲百姓造福,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一邊訓練計算機學習,另一邊路宗嶽也在“訓練”自己學習更多知識——

“人工智能的發展沒有止境,我們訓練師的學習也沒有止境。”通過自主學習,參加培訓、比賽等方式,路宗嶽不斷提升自身技能。在2023年蕭山區“互聯新時代、智賦新未來”人工智能訓練師職業技能競賽中,通過激烈比拼,路宗嶽獲得一等獎,並被授予蕭山區“技術能手”稱號和杭州市“優秀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杭州的自然與人文都美,且擁有廣闊的發展人工智能的沃土,爲我們青年從業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長成才機會,在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我感到非常幸福,且充滿期待!”當被問起未來的工作和生活規劃時,這位“00後”北京大男孩笑着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