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楚雄市學橋街社區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

縫補孃孃暖心又連心

志願服務隊 上門服務

裁褲邊、釘紐扣、換拉鍊……楚雄市學橋街社區的居民遇到縫紉小問題,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找社區裏的“縫補孃孃”們幫忙。在“縫補孃孃”的巧手下,一件件舊衣“重獲新生”,給社區居民帶來了便利和溫暖。

2021年,學橋街社區通過入戶走訪、張貼通知等方法收集居民需求清單後,發現許多居民都有縫補衣物的需求,便計劃招募一批懂縫紉技術的居民開展義務縫補服務。71歲的張桂珍有着一手裁剪縫紉的好手藝,退休後一直想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幹,在看到社區招募志願者的信息後,她第一時間到社區報了名。在社區的組織下,僅有兩臺縫紉機、兩把椅子和一把遮陽傘的“縫補孃孃”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了。“有事情做,能爲大家解決點問題,哪怕是很小的問題,我都覺得心裏很舒坦。”頭髮花白的張桂珍邊踩縫紉機邊說。

“志願服務隊剛成立的時候,社區工作人員搬着縫紉機到小區去開展服務。雖然大家累得滿頭大汗,但知道的羣衆不多,參加活動的羣衆也少。”學橋街社區黨總支書記周麗華說,考慮到社區位於城中心,加之志願者多數是退休老同志,經過多番商議,社區在老舊小區集中區域設立了便民暖心志願服務點,每週五上午固定開展義務縫補活動。截至目前,“縫補孃孃”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由最開始的3人壯大到14人,累計開展義務縫補志願服務活動132次,服務居民3300餘人次。

除了縫補衣物,“縫補孃孃”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還是社區鄰里關係的“潤滑劑”,化解誤會矛盾“縫起”鄰里情。每有行動不便的居民需要縫補衣物時,“縫補孃孃”便會上門爲他們服務,縫補衣服、嘮嘮家常。遇到鄰里間出現小摩擦、小矛盾,“縫補孃孃”就化身知心大姐,摸清矛盾的來龍去脈後,根據各自的痛點進行溝通化解,調解了無數起家務事和鄰里矛盾。

“過去縫縫補補,縫的是窮日子,今天的縫縫補補,補的是幸福。”居民王阿姨開心地說。

本報記者 謝蕊燦 通訊員 鄭曉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