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从“心”出发,护“未”成长

——黄州中学(黄冈外校)探索“互助共享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郭敏 张诚兰

“青春如朝阳一般,本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模样,或许我应该敞开自己的心扉,去冲破孤僻的黑暗,去拥抱那充满温情的阳光……” 每周一、周三下午,黄州中学(黄冈外校)心理团体活动室里都会传出孩子们的声音,同学们在排练心理情景剧《破茧》。

这是该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延伸。

2009年,黄州中学(黄冈外校)开启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之路。10多年来,该校一直在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构筑朋辈互助、课程体验、活动共享三位一体的“互助共享式”心理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

把稳方向盘,潜耕育人深度

走进黄州中学(黄冈外校)心理健康处,一股温馨与专业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

室内布局规整,书架和桌椅摆放整齐,几盆绿植点缀其间,阳光透过窗户洒满露台,营造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从放松按摩椅到心理沙盘,再到宣泄室里的智能互动宣泄仪……专业的心理设备一应俱全,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空间。

在黄州中学(黄冈外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融入学校方方面面。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日常交流到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

如,学校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构建了一套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每两周一次的心理课,每学期都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开展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

南美云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彩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升自我效能感;陈晶晶老师以《如何做一名自信乐观的少年》为题,用生动、真实的案例,为学生们解开青春期的困惑。

同时,学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挖掘其他学科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明蕾老师在“具身疗法”心理治疗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将这一流派强调的身体内外感知、姿势或运动的非语言心理治疗形式,与常规的音乐课堂进行融合,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放松身心,提升自我关爱意识。

除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学校还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每年举行“5.25”心理健康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构化团体辅导、心理情景剧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此外,学校还积极发挥朋辈力量,每班设立心理委员,目前共有96名班级心理委员。他们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者,更是同学们心灵的守护者。初一(13)班心理委员周昱含表示:“这种同伴间的支持和关爱,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再孤单。”

“我校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心’队伍和教育机制,实现了从育分向育人、育心的转变。”在黄州中学(黄冈外校)党委书记石胜军看来,只有把稳育人的方向盘,深耕育人的心田,才能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守好主阵地,拓展育人广度

以“心”赋能,护“未”成长。

在黄州中学(黄冈外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土壤在不断改良和优化。该校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守住主阵地,拓展育人广度。

2022年9月,黄冈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落户该校,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覃玲琳担任主持人。截至目前,黄冈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20余场,接待学生个体咨询100余例,培训教师10余名。

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力量。该校注重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同时积极引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如今,学校拥有一支由15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人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为师生释疑解惑,引领成长。

为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新生入学伊始,该校便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采用“普查—访谈—干预—追踪—反馈”五步闭环工作法,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得到及时关注和有效干预。

家校协同心育,是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亮点。该校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论坛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实现家校同频共振。

同时,该校注重与医卫、知名社会心理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引入外部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活力。

系列组合拳,让该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先后获得“黄冈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黄冈市心理学会优秀会员单位”等称号;2023年3月被授予“黄冈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院工作站”;2023年7月,该校在黄冈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

如今,黄州中学(黄冈外校)心理健康教育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学生们的成长之路充满阳光和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