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成都日報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在蓉揭曉

《井中之城》《失重的語言》《且放白鹿》等作品獲金獎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活動現場

5月18日,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郫都區成都科幻館雨果廳舉行,各大獎項悉數揭曉,劉洋作品《井中之城》獲長篇小說金獎;晝溫作品《失重的語言》獲中篇小說金獎;程婧波作品《且放白鹿》獲短篇小說金獎;由陳陽翻譯的匡靈秀作品《巴別塔》獲翻譯作品金獎;楊瀟《仰望星空:我親歷的中國科幻》獲非虛構作品金獎;路航獲2021-2023年度新星金獎。

據悉,華語科幻星雲獎是由全球華人科幻志願者創立的公益性獎項,自2010年創立以來,先後在成都、北京、太原、重慶、海南等地持續舉辦了14屆,成爲全球華語科幻和中國科幻公認的權威性和高級別的行業獎項,也成爲觀察華語科幻文學創作和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一扇重要窗口。

本屆華語星雲獎由146名科幻界研究者、創作者、從業者和愛好者等傑出代表組成的薦選委員會推薦、初選與複選,最後經評審委員會終選,從424部候選作品和候選人中,評出七大獎項的金銀獎獲得者。

《井中之城》奪金

劉洋會是下一個“大劉”嗎?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年度長篇小說金獎由華語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第九、十、十二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及首屆華語科幻電影原石獎得主劉洋的《井中之城》奪得。

華語科幻星雲獎創始人董仁威說,“2018年,劉洋推出首部長篇科幻小說《火星孤兒》,我們即予以充分關注。我參加了南方科技大學召開的《火星孤兒》作品研討會,當時就認爲,這是一部繼承劉慈欣新古典主義科幻小說風格的佳作。《井中之城》延續了《火星孤兒》的風格,並在核心科幻構思上有所深化,行文着墨更美,文學性更甚。劉洋連出佳作,是劉慈欣之後很有潛力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青年作家。”

捧着獎盃,劉洋談道,《井中之城》與此前創作的作品世界觀一致,這是他一直以來致力於做的事——把所有作品都串聯起來,相互獨立,卻有着同樣世界觀和內核。“我希望我正在寫的下一部作品,能給這個‘宇宙’畫上圓滿的句號。”

記者注意到,獲得長篇銀獎的三部科幻小說也是具有突破性創新的作品。其中,有著名科幻作家嚴曦的《造神年代》,有華語科幻更新代旗手之一江波的《天帆》,有華語科幻新星作家分形橙子的《地球衆神:亡者歸來》。值得一提的是,嚴曦和分形橙子都是首次入圍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

科幻雙甲子

“星雲”閃耀“科幻之都”

1904年,筆名荒江釣叟的作者在《繡像小說》發表了章回體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迄今爲止,多數學者認爲1904年是中國原創科幻小說(科學小說)的元年。

“華語科幻星雲獎”迎來第15個年頭。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科幻作家、科幻迷、科學家、從業人士見證了這一刻。而這一年,距離中國第一部科幻小說的發表,剛好是120年。未能來到現場的著名作家劉慈欣專門發來視頻談道:“華語科幻星雲獎創立以來,有上百位科幻作家獲獎,許多年輕的科幻文學後起之秀由此走上了更加廣闊的創作之路,爲中國科幻鋪就了走向未來之路。”

在貫穿兩個甲子的歲月中,中國科幻猶如一顆新星,在文化的夜空中冉冉升起。從最初的萌芽,到現在的枝繁葉茂。120年來,科幻文化不僅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開枝散葉,更在“科幻之都”——成都結出豐碩成果,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誕生於此;國內最重要的科幻大獎“銀河獎”“星雲獎”,也源自成都……

在上午舉行的中國科幻120週年紀念大會暨華語科幻星雲獎十五週年慶典上,知名科幻作家韓松感慨:“星雲獎讓華語科幻羣星燦爛,同時它也成了國際交往的舞臺,通過星雲獎,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科幻、瞭解當代中國。”(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澤登旺姆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