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我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工作专班成立

加速“四链”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陈娟)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9.66亿元,增长23%;投入强度0.81%,提高0.12个百分点;争取广西重大、重点科技项目71项,增长39%;新增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2家,其中国家级7家;3个新产品获认定为广西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临桂区获批设立广西首个县域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获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44项,创近10年新高;桂林入围“2022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2023年桂林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交出高分答卷。

但是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内驱力不足,科技型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科研与产业、成果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科教资源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激发等仍是制约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如何破题?

近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市科技局牵头组建的桂林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专班正式成立。专班内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4个工作小组,科技局、工信局、金融办、市委人才办等部门联动发力,作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组长单位,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驻桂林高校、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组成的专班成员单位,旨在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畅通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链接高校创新资源,围绕我市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助推企业升级转型,为产业振兴提供澎湃动力。

据悉,在首次专班工作协调会上4个组长单位已明确今年年度工作目标:“创新链”工作小组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高校院所聚焦我市重点产业技术难题开展攻关突破,指导企业破解制约企业创新的技术难题;“产业链”工作小组旨在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加快培育一批牵引力强、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创新型企业;“资金链”工作小组将在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效能方面发力,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人才链”工作小组将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帮助企业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持续提升“百博进百企”行动。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部门已启动“科技服务百企大走访”行动,联合驻桂林高校进园区、下企业,主动送服务上门为企业补短板、解难题,目前已走访9个县(市、区)的52家企业;金融办组织“桂惠贷”业务培训;市科技局、工信局、金融办、投促局等多部门联合走访高校问技活动持续开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