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桂林日報

我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服務工作專班成立

加速“四鏈”融合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記者陳娟)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帶動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9.66億元,增長23%;投入強度0.81%,提高0.12個百分點;爭取廣西重大、重點科技項目71項,增長39%;新增自治區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32家,其中國家級7家;3個新產品獲認定爲廣西國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臨桂區獲批設立廣西首個縣域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市獲2022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44項,創近10年新高;桂林入圍“2022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2023年桂林科技創新工作卓有成效,交出高分答卷。

但是我市企業科技創新內驅力不足,科技型企業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科研與產業、成果與市場結合不夠緊密,科教資源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還沒有充分激發等仍是制約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短板。如何破題?

近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由市科技局牽頭組建的桂林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工作專班正式成立。專班內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4個工作小組,科技局、工信局、金融辦、市委人才辦等部門聯動發力,作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組長單位,聯合相關職能部門、駐桂林高校、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等組成的專班成員單位,旨在打通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暢通工作機制、提高服務效能、鏈接高校創新資源,圍繞我市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助推企業升級轉型,爲產業振興提供澎湃動力。

據悉,在首次專班工作協調會上4個組長單位已明確今年年度工作目標:“創新鏈”工作小組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引導高校院所聚焦我市重點產業技術難題開展攻關突破,指導企業破解制約企業創新的技術難題;“產業鏈”工作小組旨在建立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庫,加快培育一批牽引力強、創新水平高、核心競爭力突出的創新型企業;“資金鍊”工作小組將在提升金融服務科技型企業融資發展效能方面發力,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傾斜;“人才鏈”工作小組將加大科技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力度,幫助企業引育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持續提升“百博進百企”行動。

今年以來,我市科技部門已啓動“科技服務百企大走訪”行動,聯合駐桂林高校進園區、下企業,主動送服務上門爲企業補短板、解難題,目前已走訪9個縣(市、區)的52家企業;金融辦組織“桂惠貸”業務培訓;市科技局、工信局、金融辦、投促局等多部門聯合走訪高校問技活動持續開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