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銅仁日報

當你身在襁褓,有人守護你平安成長,她的名字叫母親。當你臥病在牀,有人幫助你早日康復,她的名字叫護士。有這樣一個羣體,她們既是母親,也是臨牀一線的護士,這樣的雙重身份,讓她們有了一份共同的責任,那就是守護。

5月12日,是護士節。走進碧江區婦幼保健院產科,耳畔傳來一陣陣新生兒的啼哭聲,不由讓人從心底萌生出對生命的敬畏。產科向來被譽爲充滿希望的科室,因爲新生命從這裏誕生,新希望從這裏延續。

產科護士的工作忙碌而辛苦。孕產婦和嬰兒的晨間護理、日常治療、新生兒沐浴、按護理級別及時巡視病房、及時更換針藥、母乳餵養健康指導及出院指導……這些都是產科護士們每天要重複做的工作。蔡蓉是碧江區婦幼保健院產科護士長,今年是她到產科的第9個年頭。她從到產科工作至今,已迎接了5000多個新生命的到來。

產科每天充滿喜悅地迎接新生命,同時也面臨着巨大的風險和壓力,看似循規蹈矩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錯。因此,作爲產科護士,不僅要膽大心細,更要不斷地充實自己,鞏固和學習護理知識,才能給予孕產婦及新生兒最優質的護理服務。

“我非常熱愛這份工作,壓力也就成了我的動力。每次聽到這些新生兒的哭聲,內心也非常的開心。我很熱愛自己的這份職業,希望所有的寶寶都能夠健康快樂成長!”蔡蓉說。

夏琴是碧江區婦幼保健院兒科的一名護士,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兒科護理工作。在兒科,除了聽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聲,更常見的是患兒們因疾病、陌生環境帶來的焦慮不安,以及對打針感到恐懼而哭鬧不止。孩子哭鬧不配合的時候,夏琴和她的同事們總是耐心解讀孩子們的哭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她們用溫暖的笑容和親切的語言,爲孩子們帶去安慰和勇氣,讓他們在面對病痛時不再害怕。

兒科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羣體,患者大多年齡小、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針對這一情況,科室準備了一些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小貼紙等小禮品,治療時與患兒互動並予以鼓勵。新奇的貼紙、輕柔的話語,有效緩解了患兒的哭鬧,拉近了護士與患兒及家屬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治療效率。

“開始到兒科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因爲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害怕一次穿刺不成功,家長們不理解。我現在是一位‘準媽媽’,更能體會到家屬的那種心情,也特別理解家長的那種感受。作爲兒科護士,以後我一方面要學會多換位思考,多理解家長的心情,另一方面要多練、多學、多看、多請教,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讓患兒得到很好的照顧。”夏琴表示。

相關文章